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另一条道路 (第3/3页)
很多时候为了拿下厂商的直接供货权,易趣的采购人员还要再三低声下气的做工作。 这种情况,也会影响易趣接下来在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主动权。 如果能够并购或者投资一些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就可以借助线下渠道的资源来为易趣提供充足的货源。 而对于一些面临整个零售行业大洗牌的残酷竞争,在资金方面有缺口,或者在全国布局上慢了一步的零售连锁企业而言。 和易趣的合作,也是另一个突破困境的方法。 毕竟现在的易趣有资金。 而且已经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仓库、物流布局,消费群体也遍布全国。 当然,这种跨行业的并购和投资,中间面临的问题,会远比并购互联网公司大的多,也复杂的多。 但也不失为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易趣本来就是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怪物”,隋波这个身家高达350亿的“首富”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Bug”! 而线下渠道对于电商而言,也不算是“不务正业”。 国美可以搞“国美电器网上商城”,收购库巴网;苏宁可以搞“苏宁易购”。 易趣为什么不能搞线下连锁? 至于互联网和传统渠道怎么整合的问题…… 很简单,那就不整合好了! 易趣只是提供资金和线上渠道,支持收购的零售连锁企业继续发展。 只要有连锁企业有合适的掌门人,也不是不能搞! 比如, 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合适目标:永乐,陈晓! 永乐电器创立于1996年,现在是家电连锁行业内仅次于国美和苏宁的老三。 与国美、苏宁很早就在全国扩张抢占市场不同,永乐电器重点在魔都发展,在魔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拥有门店的数量超过其他连锁品牌的总和。 在进入今年后, 国美与苏宁全国性跑马圈地的步伐日益加快,双双提出每年新增100家连锁店计划,这给永乐电器施加压力。 如果永乐不能跟上步伐,市场差距就会越来越被拉大。 但是跑马圈地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财力…… 相比而言, 国美在香港借壳上市,老黄一举套现了88亿;而苏宁也即将在深交所上市,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取了有效的融资通道。 而永乐电器则在资金供给上存在先天性不足。 按照前世的历史, 陈晓为了为了配合市场扩张计划,开始寻求私募基金的支持。 并于2005年1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 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玩美元,占股23.53%;鼎晖投资700万美元,占股3.83%。 不过这里面最惨的是,陈晓签署了一个“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这个东西,玩好了自然皆大欢喜,玩砸了就彻底歇菜。 陈晓过于乐观,忽视了接下来几年里,零售连锁行业将进入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大洗牌阶段,盈利目标定的太高了,几乎不可能完成…… 这也为之后永乐被国美收购,埋下了祸根。 隋波如果想涉足线下零售,尤其是家电连锁企业,国美和苏宁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三家里, 大中只在帝都,而且只做3C,在家电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又转向了IT产品,对易趣价值有限。 五星专注二三线城市,而且只在苏皖市场,后来逐渐没落,可见管理层的经营能力有限。 只有永乐是最好的选择! 一方面,永乐的管理团队经营能力极强。 陈晓擅长“精细运营”,永乐02年-04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综合年均增长率为86%和182%。 另一方面,陈晓善于通过“合资经营”的方式,联盟各地实力最强的企业,曲线借力扩张,有实力和国美、苏宁在全国竞争。 最重要的就是,现在永乐缺扩张资金! 而钱,隋波有! 至于陈晓的人品…… 在“国美黄陈之争”后,陈晓被世人所鄙夷,认为他是背主小人、白眼狼,有违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甚至有“做人不能太陈晓”的说法。 不过隋波对此,倒也不太在意。 首先,无论收购与否,隋波都不会让陈晓进入易趣体系的核心层。 只是外围收购或者投资的公司负责人而已。 其次,就算投资或者未来收购永乐,他看重的也是在线下渠道的布局。 利用陈晓“精耕细作”的经营能力,来扩张电商业务的供应链渠道。 用人之道,存乎一心。 只要他有可用之处…… 既然隋波已经有心防备之下,他也翻不出什么大的浪花来…… ………… 当隋波走下车,和已经在楼下等候的格力董小姐等人握手寒暄之时。 谁也不知道, 这位年仅25岁,在互联网领域已经称霸一方的年轻人,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传统零售连锁行业中,掀起一番新的风雨了! 老黄这个对手,或许是隋波这一世中,所挑选的最强对手之一…… 老马、拉里佩奇、老黄…… 隋波重生这一回,过得的确是精彩刺激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