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装备火枪就叫现代化作战了? (第1/2页)
“将军,敌军的火力太猛了,东门快要被突破了!” 济阳城上,炮火震天,硝烟弥漫。 灰头土脸的亲卫弓着腰跑到了吕布的面前,高声汇报道。 此时的吕布,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衣衫褴褛,原本俊朗的面目上灰一块,黑一块。 污血夹杂着灰尘粘在脸上,凝固成黑红肮脏的污渍,只有一双眼睛,保持着猛将兄的威严。 “东门还有多少人!” 吕布拉满弓弦,冲着搭载着云梯想要攻上来的长安军瞄了一眼,手指松动,“嗡”... 那爬到了一半的士卒,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应声而倒。 “东门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了!” 亲卫带着哭腔,声音颤抖。 他虽然是个老兵,却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战争。 三天的时间,整个济阳城内的三万士卒,死伤过半。 这种守城战,莫说是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对面的炮火轰隆一声,城上就死伤一片。 满地的残肢和哀嚎,直接让无数老兵崩溃。 如果不是吕布带着人顶着炮火,强行出去冲杀一阵,端了对面一半火炮,只怕现在济阳城早就已经失守了。 而吕布这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千精锐铁骑,仅仅是小半个时辰,就被对面吃的干干净净。 如果不是亲卫士卒拼命保着吕布,只怕吕布也得折在里面。 “两千人?” 吕布听了这个消息,脸色十分难看,当然因为满脸污秽,亲卫也看不清自家统帅脸上是什么表情。 刚刚来报的亲卫统领还说有二千五人左右,怎么这会工夫,五百人就没了? “宋金芳呢!” 吕布手中弓箭没有停歇,手指已经被弓弦拉的血rou模糊,但却已经顾不得那么多。 宋金芳是他的亲卫统领,刚刚就是他来汇报的。 自己已经给他下达了战死到最后的军令,他怎么还派人来要增援? 这济阳四城,哪里还有增援能派给他? “宋统领战死了!”亲卫带着哭腔嘶吼道:“被炸的粉身碎骨,只剩下一地的碎rou。” 吕布听了,手上的动作一缓,脸色狰狞。 “让刘洪顶上!刘洪死了,让周继顶上!” 说话间,一个长安军手举着盾牌,顶着乱石和羽矢摸了上来,吕布放下弓箭,捡起地上的朴刀,怒喝一声,纵身跳起冲着那士卒砍去。 去势之猛,宛如雷霆!直接将那士卒连人带盾砍成两半。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回去!” 杀完摸上来的长安军,吕布转头冲着那亲卫怒声吼道! “将军,刘洪和周继都已经战死了,整个东城,将军的亲卫之中,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吕布一愣,万没有想到东城的战况居然如此惨烈。 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卫居然这般勇猛。 “都是好样的!” 吕布只觉得眼角有些湿润,他虽然常年征战,但却也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自己的亲卫乃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大多是殷诚从巴陵一路之上收的匪盗。 这些人自己还没有认全,他们居然能够如此坚定不移的执行自己下的城在人在,人不在城也要在的军令。 “你现在就是东城的统领了,回去,替我守住!这一次,我们没有援兵,只能一直打下去,我们在这里打的越久,太子和济州百姓就越安全!” 吕布的声音有些嘶哑,缓缓的走过去,将朴刀递给他,亲卫哽咽着接过来。 “城在人在!人不在城也在!” 那亲卫握住朴刀,冲着吕布嘶声怒吼,而后转过身,一瘸一拐的走下城楼。 日头西落,晚霞像是被血染红了一般,映衬在斑驳的城墙上。 战斗依然在继续,没有任何停止的征召。 白起站在高坡上,握着望远镜看着城墙上的吕布,脸色十分的淡定。 “杜先生,为什么太子的军队战斗力这么高?” 济阳城的城防并不坚固,虽然有护城河在,但打到现在,尸首和沙袋已经将河水填满。 城内的守军不到三万,自己的军队却有十万之多。 更不要说武器装备上更是比城内的军队强的多。 可即便如此,一连攻了强攻了三天,济阳城的城墙都被轰没了。 自己的军队登上城池十余次,却次次都被打了下来。 城楼上的人,明明已经倒下,却依旧咬着牙站起身来,没有了任何战斗力,明知自己命不久矣,却毅然决然的抱住长安军,跳下城楼,同归于尽。 白起从来没见过战斗意识如此强悍的军队。 这还是济州那些不堪一击的废物么? 济阳城上的战斗,能让白起这种身经百战的人看了都震惊无比,更不要说杜如晦这种虽然上过战场,但并没有太多亲临一线经验的文官了。 “大将军问的是,在下对此也很是好奇。” 杜如晦作为天策府的三把手,主掌控天策府的军事战略谋划和情报搜集分析。 之前就对天下个诸侯军队的战斗力做过详细的调查。 天策府的军队也好,梁锦手下的军队也罢,就算长城守卫军和霍去病的士卒,战斗力如何,杜如晦心中都有计较。 这些军队勇则勇,打起仗来,如狼似虎,甚至比太子军的战斗力还强。 但是他们的战斗意识却全都不如太子军。 但凡是太子带过的嫡系军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打不死,打不散,打不垮。 即便是天策府的军队,只要战损达到一定程度,士气就飞速下降。 甚至出现溃兵和降兵。 但太子军却不然,就算遭遇再大的损失,就算成编制的将他们消灭——当然,也没有人将太子军打到这种地步。 太子军是越战越勇,人死的越多,士气越高昂。 甚至于说,已经不是高昂了,而是视死如归。 杜如晦可是亲眼见过,在长安诸王围剿东宫时,驻扎在城外训练的五千骁骑卫,像是飞蛾扑火一般,面对着城池坚固,火器充足的长安城发起冲锋。 前面的士卒倒下,后面的士卒毫不迟疑,速度不减反增,硬生生靠着人命,打开了城门,救出了刘文静等人。 五千骁骑卫,最后全部战死,面对全副武装的追兵,骁骑卫只剩下一人,让人敢捡起武器,用绷带将刀柄绑在手腕上,向着千军万马发起进攻。 这种战斗意识,杜如晦从来都没有见过。 那一刻,为了掩护刘文静撤退的最后一个骁骑卫,晃晃悠悠,拖着已经断了的腿,发起冲锋时,对面的长安联军全都震惊了。 他们整齐划一的停下了步伐,眼睁睁的看着那个士卒拖着瘸腿,迈过战友的尸首,冲到自己面前。 羽箭射穿他的胸膛,他依旧站立不倒,高举着手中的腰刀,宛如一尊雕像,定格在天地之间。 杜如晦原本以为,只有太子的骁骑卫才有这种勇士,济州临时拉起来的几十万大军,只不过是乌合之众。 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