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五五七章 院校教育矫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五七章 院校教育矫正 (第1/2页)

    557章探索精神

    新任的清华军事学校的校长温应星,仔细地听取了这些传统老军人的意思。【】

    然后,他表示愿意继承他们的传统,重新创办新式的陆军大学。

    至于为什么重新办?因为北洋民国国防部的陆军大学已经被各路军阀控制过,所有的作风都荡然无存了。现在变成老东北军的专门学校。

    何况中间还夹杂很多改朝换代,学员们要选边站队的事情呢?

    那么前三期为什么还要保持呢?

    温应星自己研究几天后明白了。

    前三期跟温应星本人一样,属于大清的学术系统!

    温应星自己是1905年接受大清陆军部指令,进入西点军校;陆军大学前三期是1906、1907、1908年开始入学,三期总共才毕业250左右!然后,1911年,被辛亥革命停办了,只是毕业了这三期。

    前三期主要是日本教官负责,还有德国教官等任主课。中国教官是助理教官的角色。

    还有前三期的中学时期,学的比较正统,忠孝节义,儒家礼节等等,他们中学的淘汰率也很高!当然,这些中学,就是中等学问的意思,很多是叫武备学堂、士官学校、武高等学堂等。(对应的有’文高等学堂’---大清国家教育体系)前三期他们也很正统地学完了陆军大学的三年课程,实习等等。他们那时候不着急,都是一丝不苟,不急不躁的。因为大清不倒,你就没有必要着急毕业啊。

    前三期在辛亥革命前,家境出身要求比较纯净,相信大清持久稳定。

    前三期时候,学校处于创业摸索阶段,学生老师都很有探索精神,外国主教官负责教学,中国教官不争论,很服从。

    那么第四期以后的,总体上是更为正规了,考试严格了,但是社会浮躁了,政审不严格了。因为第四期,是民国时期的1914年入学的,政治环境宽松,教官是中外各半,已经开始争取教育权了。

    这时候的社会风气,比较自由化了,缺少标准了,没有礼节了。

    温应星彻底明白了,前三期跟自己是一个时期的;后期的,就跟孙立人一个时期的。

    自己与孙立人都是西点学校的,都是公派,你说差别在哪里?

    代差啊!

    温应星拜访强令庸思想的权威,正在大肚子时期的胡筠。

    胡筠的肚子太大,大家总觉的她要生下来了,其实还差不少月份呢。

    胡筠的老公陪着他。他是军医官,30出头,是一个华裔美国人,基督徒传教士。

    胡筠听了温应星的分析说:“我们这一波人,都是革命派!你们学的是大清正统派,关于革命,在你们那里是洪水猛兽!”

    温应星说:“是的。大清使馆在我们出国期间,也是叮嘱。”

    胡筠说:“我就是革命派,彻底的革命派。但我现在不相信革命是万能的了。看问题开始正面看了。”

    温应星说:“革命的后遗症时间很长啊!怎么扳回这个局面。现在革命搞得大家心情浮躁,总是要革命去!”

    胡筠笑到:“有些文人确实是这样啊。所以,我很理解,凯茜选来选去,选了几个你们同时代的人。”

    温应星说:“你比较了解你的同期人。比如蒋廷黻、孙立人这些留学生,有什么问题么?”

    胡筠说:“一样的问题。革命者看问题总是反着看,留学生看问题,也是从外往里看,他们是要搞西化的革命而已,没有什么不同的。”

    温应星说:“我还是不懂啊!这些人为什么总是要革命呢?”

    胡筠说:“这就是问题所在。我认为潜在的因素是功利!革命给他们带来功利,或者是虚荣!”

    温应星说:“比如他们要改变一个小东西,应该是很容易的。我们不去做罢了,但他们看着难受,就要去做!可怎么也不能说是功利吧?”

    胡筠说:“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也会去做!只是我们知道,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要做!或者我们暂时没有看到而已。你为什么不做点正事,非得逼着让我们马上完善那些缺点呢?何况那些缺点几千年了!”

    温应星哈哈笑到:“是啊!有些东西我这个老留学生看的很正常,他们新留学生非要去除不可。你干点别的事情,那件事情让人家有空再去除!”

    胡筠说:“但是除了这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