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会面一 (第2/2页)
面时,会互称对方为“年兄”,这关系比一般的同事要亲。按照现在的说法“同年”相当于校友、同学、同事的总和。按照古代考生中了要认考官当老师的风俗,同一个考官所认下的学生是同学的惯例,他们就是同学。考中之后朝廷要把每一个即将上任的官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所以同一届的官员会是一段时间的同学和同事。所以在官场“同年”也算是一种拉近关系的方式,只比同乡、同族略微差一点点而已。 既然司马英说他和秦泰的父亲是“同年”的话,如果不说大话假话的话,司马英真的是秦泰的长辈。按照当时的礼法,秦泰不但是一个晚辈,更是一个在官场上的后辈。这样一来秦泰不但不能带人去兴师问罪,更要承担来自于司马英的所有的责难和教训。秦泰要是敢顶撞一句的话,司马英就可以上报朝廷,治秦泰一个“有违伦常,顶撞前辈。”的罪名。这罪名足可以将秦泰整治地死无翻身之地。 小灵子也回来了,他把司马英的事情调查清楚了。 原来这个司马英今年五十二岁,年纪比秦泰的爸爸还要大不少。古代的进士中的都比较晚,像秦泰这种还没有成年成家就中举的很少。一些中进士的人,差不多都是儿女成群甚至于自身已经做外公爷爷了。所以在古代,一些没有成家的进士就成为了朝中官员拉拢的好对象。秦泰算是一个另类,他不但没有参加进士参与党争的行列,更是在当官后拒绝了严嵩和徐阶两派人的邀请。所以朝中的官员,并不知道也没想到这次考试中还有这么一个宝贝的存在。 五十二岁的司马英曾经担任过两任的知县和一任的知府,十一年前因为谋求一任道台失败后,就向上递交了告老还乡的奏请。本来他以为朝廷会挽留他,哪怕为了拉拢司马家也会适当给他一个安慰性质的安排,没有想到的是马上批复了下来,准许他回乡养老。原来这时候徐阶刚回京城,正想安排自己人担当重要的实权官员,司马英的职位虽然不算太重要,但是也是一任地方父母官。司马家和严嵩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算是严嵩的死党,所以徐阶决定拿下这个人,让自己人登上这个职位。
就这样这个朝廷从五品的知府大人司马英走下了政治舞台。根据当时的惯例,每一个告老还乡的官员可以选择生前升一级或者死后升一级,司马英选择了还乡前升一级,以朝廷正五品官员“致仕”。“致仕”就是现在意义上的退休,不,应该算是离休才对。在古代对官员有一定的优厚,每一个“致仕”的官员,可以选择离任前官升一级,或者死后加封一级两种方法之中的任何一种。离任前升一级相对威风点,回乡待遇也会好一点。但是死后加封不但风光而且朝廷会一次性给一笔不小数额的抚恤金。所以一些家里有钱的,家中有残疾的子孙要照顾的或者本身珍惜名声的官员,都会选择后一种。一些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清官,为了回家后一家人不挨饿只好选择前一种。当然也有例外,要是官员本身是一个贪官,知道自己不会好死的话,会选择离任前升一级。免得将来秋后算账,自己一点也得不到。更有一些为自己子女考虑的官员,希望在自己死了之后,等到一笔可以养活自己孩子的抚恤金,而放弃离任前升一级。像秦泰的父亲,被朝廷革去职务的犯官,是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切的。 司马英家里本来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司马千在合|肥坐镇生意场。老二司马秋学问最好,正在到处游学,好像一心只想做一个学者。老三司马霸,最像他的老子司马英,在江|西任现任知县,据说成绩不错有可能留任或者升迁。老四司马业,去年刚中的秀才,正在家里读书准备进一步考试。大女儿司马媛,七年前嫁给了京城一个大官的儿子,成为了这个已经外放的大官的大儿媳妇。二女儿司马灵,在五年多前突然染病过世了,尸首就埋在再来镇外不远的司马家坟地里。 秦泰听了小灵子的汇报,深深吸了一口气,对大家说道:“这个司马英真的不简单。不但自己是一个‘致仕’的官员,家里的孩子也安排地很好。大儿子经商,二儿子在外游学结交权贵,三儿子在当官,四儿子将来也可以当官。大儿女嫁给了一个有实权的人的大儿子,将来司马英依靠着这个亲家,可以进退自如。还好我们刚才没有莽撞行事,不然的活吃亏的一定是我们自己。就算搭上王家的所有人也板不倒司马家,就算暂时得到一点胜利,也马上会被司马家联合官府的人,以乱民捣乱地方的罪名镇压。到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全身而退,而且会害了这里所有的百姓。” 展小小担心地说道:“那今天晚上的宴会怎么办?你去不去?去了会不会有危险?不去的话会不会没问题?” 秦泰苦笑着说道:“不去,司马英正好利用这机会分化我们和王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好不容易被王家人接受,不能再一次被孤立。去的话,一顿训斥或者羞辱是避免不了的。为了大局,为了能早日破案,为了这里的老百姓,这顿骂是躲不了了的。反正好久没有挨骂了,就当是吃一顿长官的训话好了。” 展小小实在是心疼,听师爷“老酒鬼”说过,秦泰在刑部的时候,就是经常无缘无故地挨骂。做了要挨骂,不做更要被挨骂,几乎每一个上级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找机会训斥秦泰。没想到在外面意气奋发的秦泰,竟然在刑部这么不受待见。要不是他身兼监督的身份,刑部的人早就把他作弄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