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9 思想恶魔(15)猫论寒妖 (第1/3页)
清风徐来,暗影浮动。 寥寥的声音在夜空时隐时现,不知名的歌曲,不知名的旋律。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我等的船还不来,我等的人还不明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奇怪的歌词,显得杂乱无章。 王寒哼着莫名的曲调,把下一场心理学大会讲题写了下来,而后开始雕琢细节。 前一场关于“分身之洞”和“复活之潭”中所涉及的我与非我,“水槽大脑”所涉及的人与非人的论述,引起的反响有些异常,科学界对此讳莫如深。 经过这样一场心理学大会,一些顶级生命科学家总是要忍不住多看他两眼,这个年轻的学士,想法有点多,仿佛在拦他们的路,他是在批判永生实验,还是仅仅在暗示什么,或者说他才是最坚定的求索者? 很多人想不通,破切的想要找上王寒聊一聊。 有不少专家讨论,难道王寒的意思是,分身(克隆)之道是错?记忆保存研究也是错?人工智能也是错? 这些不得而知,但就王寒吃饭时与朋友闲聊说起的,唯一公开的内容就是,他认为记忆不是判别一个人是不是他本人的最根本因素。 这在常人看来不能理解。 人不就是身体加上灵魂吗,大多数人也许觉得身体可以换,但灵魂不能变,如果把一个人的记忆植入另一个rou体胚胎,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人重生了,获得了又一世的生命。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人的记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身体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吗? 实际上记忆这种东西是很模糊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遗忘,脑海只留下了一些零碎片段,而这种记忆方式,摄影机也能做到,若能将影像传入大脑,也许比你自己的记忆更加真实。 更让人遗憾的是,再清晰的回忆也无法让一个人在第二个时间点获得当初的感觉,比如你想回味你跟某个女生意外撞到一起接吻时的感觉,这时候你的记忆就不再管用,但是一旦你们再次亲吻上,你就会在心中说,对,就是这种感觉!而这就是你的rou体刻下的深深的烙印。你的身体会在这种时候让你战栗。 所以说,rou体也是有记忆的,人最有价值的“经历”不保存在大脑,而是保存在原先的躯壳。躯壳记录了你的兴衰成败的痕迹,它可能为你挡过子弹,也可能挨过刀枪,或者沐浴过风雨,践踏过长江。 最简单的一点,假如你失忆了,你是否就不再是你了? 这显然是不对的,失忆与人格分裂不同。 大会结束后,弗朗茨和萨罗塔出了点问题,他们刚开始还没什么异常,但逐渐的,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有时候他们觉得身边多了莫名其妙的人,或者脚下的路似乎比平时更长,看山的时候那山不再如昨日一般绿,天空仿佛也随时要破碎开一般。 他们开始变得心神不宁,变得焦躁不安。 “该死,那个魔鬼!”王寒的话仿佛成了梦魇,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真的只是一颗大脑,或者是比大脑更完整一点的头颅。 博弈论的代表人物,有“四君子”之称的阿里尔·鲁宾斯坦和肯·宾默尔,一位经济学大师,一位数学分析教授,他们原本是冲着王寒的博弈论而来,却没想到王寒每一场大会的内容都不一样,在第五场大会上,他们遭受了异类心理学无情的洗礼。 海洋生态学家哈丁同样感受到了面对王寒时的那种压抑,那个年轻人有cao控全场的本领,一些话初听荒诞不经,但若顺着他的思路细细思索,总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英吉利皇家的法律学专家,冲着《洞xue奇案》而来,同样被“水槽里的大脑”吓了一跳,这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很少这么失态,哪怕洞xue案中的食人事件都没有令他变色,毕竟见惯了案件,各种杀人手法都有,但如果要说自己其实是一颗被养在水槽里的大脑,想一想还是相当恐怖的。 那几个来自西方国家的亚当·斯密的崇拜者仿佛像听天书一样听完了第五场,离开的路上对助手说:“我发誓,我绝对不会相信他那套鬼话,资本家不信这个!爱丽丝,你仔细看看我脑袋上有没有插管子之类的东西。” 夜深人不静,执笔画苍蓝。 这一刻起,王寒彻底引爆了新兴的世界潮流。 因为他的心理学所涉及到的知识面之广,不同国度的各大学科人士均被他吸引而来,仿佛朝圣一般横渡海与洋,金陵城中汇集了大批的异国他乡之人。 王寒一个新的称号逐渐在国际挑战者中风靡起来——人魔。 中土出魔。 亦人亦魔。 很多人都意识到不妥,不能再让王寒讲下去了,他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推翻了一个又一个常识,有人说“他的屁股很金贵,直接坐在了人类历史的车轮上,超然临驾。”也有人说他在“挑战现有秩序,焚身以引巨火。” 自弗朗茨、萨罗塔、辛格、斯金纳、鲁宾斯坦、哈丁等人之后,一批又一批国外知名人士开启了华夏之旅,走向那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家,想要一窥它的面目。 实际上不仅仅是学者群体,更大范围的人群都受到了影响,像那些到处寻找商机的资本家,热爱旅游探险的年轻人,传播宗教文化的异教徒……龙虎蛇牛,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来了。 王寒这长达半个月的心理学大会,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包括运输、文旅、餐饮、零售、酒店、艺术品、服饰、珠宝在内的几十个行业的发展,甚至抵得上半场世博会的效果了。 商人们简直震惊了,世博会还没到呢,营销的机遇竟然整整提前了一年。 5月23日,第六场心理学大会,演讲台设在了户外。 因为南都大学发现体育馆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王寒登上高大的演讲台。 “各位,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身边的朋友,其实可能都是僵尸?” 众人愕然的望着台上。 “也许,你会觉得,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但是,我们该如何对此进行证明?从外表上看,他们与人类完全一致,唯一的不同是,他们没有‘心’。” 心,指的是人的心,包括爱心、恒心、忠心、雄心、信心、痴心、诚心、孝心等等,各种唯独人所必备的品质,而非心脏器官。 那么,这将会难以证明。 第六场大会,王寒提出了“哲学僵尸”的概念,由此引发对人类情感和“心”的讨论。 “哲学僵尸”这一怪异的想法,出自《有意识的心灵》一书,前世曾引起极大轰动。 这个命题引来了澳斯觉利亚国另一位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与王寒进行辩论和推理。最终出现了一个被王寒命名为“意识难题”的新学术概念,即,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心”这种东西,如果有,它是怎么诞生的? 这种问题一出,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