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播看书出名了_69 思想恶魔(15)猫论寒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9 思想恶魔(15)猫论寒妖 (第2/3页)

佛门禅宗以及道家武当派,以及众多习武者都在关注,因为武者十分重视修心,自古就有“风动,幡动,心动”的辩论,“武”字,可以看做“止戈”,也可以看做“正心”。

    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法兰西帝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勒内·笛卡尔,他是唯物论的开拓者,是理性主义的奠基人,他有一句“我思故我在”的传世之语,就是在宣布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拥有“能思考的心”。

    于是,笛卡尔派的学者们,纷至沓来,汇聚应天城。

    时至今日,应天城大开智慧之门,这个世界上拥有卓越思想的人物都在向这里眺望。

    5月24日,第七场心理学大会,王寒登上讲台。

    他邀请来两个“演员”,一个是夜枫公子,另一个是大烟草商白横的儿子白慕京,与他一起登台,这两人晚上都会出去,鬼混了几天,已经完全熟悉了。

    王寒给他们设定好了剧本,于是台下的众人看到:

    夜枫和白慕京每人抱着一个盒子。

    夜枫说:“我这里面装的是甲虫。”

    白慕京说:“我的也是哦。”

    夜枫:“那我俩一样啊!?”

    白慕京:“是的,一模一样!”

    两人像这样沟通着,聊了大概有五六分钟。

    其他人都没看出什么异样,不太明白这场大会的主题是什么,直到王寒让两人打开他们各自的盒子。

    夜枫的盒子里咕咕的飞出一只鸽子,而白慕京的盒子里呱呱的跳出一只青蛙。

    底下人简直懵了好吧。

    这特么的,也叫甲虫??

    关键这俩人还若无其事的聊着各自盒子里的“甲虫”,是多么珍贵多么稀有的品种,鸽子和青蛙也能叫甲虫?啊喂!!

    直播室里的观众也一脸呆滞,好家伙,这都能聊。

    人们看向王寒,这是他卖的关子,肯定要做出解释吧。

    于是,被称为“盒中甲虫”的前世著名思想实验出现了,它引来了出自于维野纳的犹太人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一位出自于‘维特根斯坦家族’的豪门才子。说起这个家族,可以用只手遮天来形容,该族乃是欧罗巴洲最显赫的豪门之一,发迹于拿破仑时代,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外,还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如此之广。

    维特根斯坦门下才子一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大太子也闲不住来了,他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是“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可见这一家族对金钱掌控到了何种程度,真正印证了什么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它就是现代版的“沈万三”。

    应天城迎来这两大牛逼的欧洲豪族,等于迎来一次契机,随着心理学大会进入高潮,南都的经济文化地位无形中迅速攀升着,有时候一场文化盛会也能带动一个城市的崛起,只不过那要看大会主人的能量够不够。

    犹太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对此产生兴趣,是因为他喜欢研究“语言和沟通”,并且对此深有了解,他一来,就与王寒展开了交流辩论,结果乖乖坐下,成为现场观众的一员,与辛格等人并列,认真听讲。

    在“盒中甲虫”的实验中,两个人都把自己的盒子中的动物叫作“甲虫”,当然实际上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生物。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人仍然能进行沟通。也就是说,如果对语言表达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双方的沟通交流就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当你说“甲虫有一对翅膀”时,别人就会问“什么是翅膀”,“如何判断哪个部位才是甲虫的翅膀”?

    如果你回答“翅膀就是那种薄薄的,可以让甲虫飞起来的器官。”别人又会追问“如何定义薄?哪种程度才叫薄?”

    有人可能觉得这有些可笑,认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然而恰恰相反,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非常严格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很难沟通和行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因为“中杯、大杯、特大杯”事件大耳瓜子扇自己的罗老师,显然在饮料当中,特大杯这种叫法是没有意义的。什么叫特大,多大是特大,特大就不是大吗?相对其他杯子来说也只是大一点罢了。

    还有啊,白马是马吗?当然是,不是马怎么能叫白马,但真的是马吗,如果白马是马,黑马是马,岂不是说白马是黑马……“白马非马”的诡辩便由此产生了,这一命题是诡辩之术从低级进入高级的表现。(出自华夏《公孙龙子·白马论》)

    我们对事物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所以平时在说“好热啊”“好有趣啊”时,即便对方非常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是具体多有趣,谁也不知道。同一只小猫,别人觉得可爱是因为它的走路姿态,而你是因为它的喵喵叫声。

    在王寒和维特根斯坦的辩论之下,王寒顺势推出了“语言图像论”的概念,即“语言”是语言使用者之间共同遵守的一条规则,这样的沟通才具有意义。

    5月25日,第八场心理学大会,王寒登台,提出“五分钟创造世界”实验。

    该实验内容是:

    谁都不能说整个世界并非每5分钟就被重新创造一次,否则你来试试推翻这种观点!

    又是一个根本没办法反驳的问题。

    这一实验引来了英吉利帝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是一位学术界顶级牛人,实际上他不仅仅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是一位罕见的全才型人物,更如同开创“新行为主义”的斯金纳先生一样是一位开派宗师,罗素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按照前世的轨迹,他还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如此牛人,在应天城与王寒会面了,碰撞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南都大会彻底变成了文化盛宴。

    所谓“五分钟创造世界”,是一个假设:整个世界可能是在5分钟前刚刚被创造出来的。

    听起来确实有些荒唐,但是要想反驳这一假设又很难,因为我们反驳所用到的证据,也都是在5分钟前被创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即便你指出“不可能,你看这里不放着一本古代的书籍吗?”但是那本书也同样是5分钟前才出现在这世界上的。还有老爷爷、老奶奶等看起来年长的人,也都是故意被“制作”成这个样子的,就像古装剧中的场景和化装成老年人的演员。

    5月26日,第九场心理学大会,王寒登台,带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猜游戏。

    他准备了三扇门,并且告诉观众,其中一扇门后面是一辆劳斯莱斯,其他两扇门后面都是哈士奇。如果你选择打开的门后面是劳斯莱斯,它就归你所有了。

    “各位,当你决定好开哪扇门之后,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