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洛水的洛 (第1/1页)
天启西城自宝瓶巷遭遇那场大火后,便人心惶惶,直到皇上的圣旨下达,那些达官贵人们才放下悬着的心。同时有不少人感叹这人心难测,没想到骆家一侍郎在朝,一尚书致仕,荣华至此,仍旧包藏祸心,胆敢私藏南宋余孽。 那南宋余孽自然也是令人深恶痛绝,大家与骆家都是同一条巷子的邻里,天知道圣上怪罪下来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影响自己的仕途甚至性命。 当然,那个把持禁军御林卫数年之久的梁王殿下单枪匹马滚出京城当是大快人心。有这么一个手持六万重兵又与众臣不和的亲王殿下在京城晃悠,搁谁心里头都不好受,说不定对朝臣们来说梁王比长安王还令人恶心。毕竟那长安王远在天边,而梁王就在自己的卧榻之侧啊。 听说这才过一日,骆家畏罪潜逃的三人就有一人落网,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估计另外二人也不过这两日的光景了。这梁王离京,南宋余孽落网,于京城来说也算是小小地改天换日一下了,不管怎样,对群臣们来说这都是大大的好事啊! 但是当那五百人人白马白甲配长刀的白羽轻骑出现后,宝瓶巷的达官贵人们心里估计想骂娘了。 那一个个如狼似虎的白羽轻骑可是出了名的不识皇宣只听王调的虎狼之师,而他们的主人正是那边陲第一人——长安王余夜! 说怕梁王更甚于长安王?那是因为长安王府远在幽州,他本人更是常常策马边境,根本惦记不上自己! 要是长安王哪天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天晓得他会干出什么事?长安王可是敢视圣旨为无物,敢一枪刺死送旨之人的跋扈之辈,偏偏皇帝对他是无下限地宽容,还有什么事他不敢干? 相比之下咱们的梁王殿下似乎显得格外和蔼可亲了。 五百白羽卫五人一排,从宝瓶巷口一直排到了巷中瑶府大门口。 瑶府中门匾额高挂于檐下悬梁之上,府前两只镇宅大石狮左雄右雌,雄狮金刚怒目,脚踩石绣球;雌狮菩萨低眉,调弄幼狮子。 府门两侧檐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书“诗书礼仪居一门英烈”,下联配“忠勇智信会满室豪杰”,字迹杀意显露,铁画银钩,更兼有恢宏包容的气势,使整个瑶府显得颇为不凡。 余夜挥手示意尉迟、王二人领兵不动,自己下马带上两名白羽骑卒走到走到瑶府中门。 中门作为一宅之门面,若是一般客人造访是绝不会大开的,多是走侧门而入。更何况瑶府这等勋贵之家,除非是那宰相亲至,圣上亲临,衍圣公拜访,其余人等哪怕是瑶姓亲友来访,府邸中门也是紧闭谢客。然而今日未听说瑶府要宴请哪处高朋,门前空无一人,便中门大开,摆出了迎接贵客的姿态。 更怪异的是,中门大开的瑶府摆出了贵客莅临的姿态,却不见半个迎宾之人。 而余夜与两位白羽卒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跨进瑶府。 府中不见半个人影,唯有主道两旁竹影绰绰,蝉声鸣鸣,府中也没有什么奢华的陈设,只是种些绿植,倒显得幽静。 瑶府正厅主位上端坐着一位老人,满头华发却没有一丝佝偻,穿着朴素,面色安详,手捧一青花茶盏,默默品一口香茗,闭上双眼,似乎在回味茶香韵味。 左手席位上一清秀少年一言不发地做着,像是犯了什么大错,低着头,面上透着惶恐和悲凉。 余夜挥手让两卒守在正厅门口,自己跨进正厅坐到右手正位。 “咳!” 余夜清咳一声以示自己的存在。 上首老人似乎这才意识到厅中多了一人,忙睁开双眼,放下茶盏,中断了回味品鉴。 “原来是长安王大驾,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呵!”余夜冷笑一声“老头子这么多年了还死性不改,还寒舍,有这闲工夫装模作样,还不如想想接下来怎么给自己找条活路。” 老人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选择忽略余夜的嘲讽,起身要介绍一旁的少年。 “这位是名满京城的骆家宝树骆尘鞅……” 不等老人介绍完,余夜便打断。 “本王知晓。” 老人干笑一声,瞪了余夜一眼,抱怨道:“知道就知道,不能让老夫把话说完吗?” 老人无奈向少年介绍余夜。 “这位就是那传说中的长安王,余夜,余子沐,当然也是曾经……” “咳!”余夜又一次打断老人,“说重点。” 老人对余夜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断终于忍无可忍,努道:“余小子,你若是再打断老夫,老夫今天就去陛下面前认罪,什么大宋皇族,什么南宋老臣,老夫才不管,老夫本就不是宋人!” 余夜耸耸肩,眼睛偏向别处。 老人平复心绪,接着多骆尘鞅道:“孩子,你跟着余小子,他会把你送出京城的。” 骆尘鞅起身,向老人一拜,道:“多谢瑶尚书救命之恩,只是,我兄长与meimei……” 余夜低眉道:“骆离为了吸引城卫注意已经被关进大理寺监牢了,大理寺的那个老家伙还没死,神仙也救不了他的。” “至于你meimei,本王也没有她的消息。” 骆尘鞅紧咬下唇,一言不发。 “罢了,人各有天命。”上首老人道:“若是你meimei有福星照耀,自然会平安无事的,当务之急是要把你送出城,否则骆离就白死了。” 骆尘鞅手握成拳,似乎下了决心,道:“那一切便听长安王安排了。” 余夜饶有兴致地看着骆尘鞅,道:“那你去换一身护卫行头,这几日便跟在本王身边,待天启城戒严解除再送你出城。” 骆尘鞅颔首,便向门外走去。 正要踏出门时,余夜的声音再次响起。 “对了,今后你姓洛,洛水的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