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安定的天下 (第1/1页)
骆尘鞅闻言一愣,呼吸似乎又急促了几分,不过仅一瞬便恢复自然,踏出了正厅。 等骆尘鞅远离后,老人长叹一声,面向余夜,问道:“你打算将她送到哪里?南方吗?” 余夜道:“跟我回长安。” 老人眉头一皱,随后便舒展开来。 “也好,老夫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得上仁至义尽了,再往后的事情老夫就不管了。” “老夫再求你一件事。” 余夜端起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 “你说。” “把瞬卿也带出京城吧。”老人道。 余夜一挑眉:“怎么?在京城混不下去了?” 老人又轻叹一口气。 “骆府那把火是你放的吧?” 余夜摇摇头。 “不管是不是你放的,把梁王逼出京城,那些水下的人必然会浮出水面,趁机谋划,京城就要乱了。” 余夜沉声道:“我知道是何人放的火,但是他想要的东西和我想要的东西并不冲突。况且,如今天启的局势看似热闹,但只要皇帝和太子有一人不死,就乱不了。” 老人对余夜言语中的大不敬没有丝毫不悦,道:“怕就怕有人丧心病狂,真的想搅乱天启这滩浑水,搅乱这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天下。” 余夜冷哼一声:“安定?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自欺欺人了?当年若不是我放弃边防奔袭万里,大概这中原又要陆沉一回吧?现如今南边那群人蠢蠢欲动,北边羌胡虎视眈眈,哪来的天下安定?” 老人看着余夜眼中的不满,长叹一声:“大宋以后的中原就没安生过,相比于以前,如今这中原已经太平太多了。” 余夜满脸不屑。 “想要维持这样的太平又有何难?杀了那放火之人一了百了,何须让梁王韩隶退出京城,跑去荆州领兵?当年又何必让韩陵就蕃汉中,节制蜀地?” “那放火之人想借着梁王离京把天下的势力与各方实力重新洗牌,但谁又不想?陛下、太子、梁王、南方、诸臣包括本王,都想。所以没人会去追究真正的放火之人是谁,所以陛下会顺水推舟把梁王送出京城,而梁王会毫无反抗地就蕃淮南,所以,本王要来这京城一趟。” 老人摇摇头:“事情不一定会皆如你所料,人心反复,更何况这次的胜利品是逐鹿天下的资格,少有人能不动心思。” 余夜放下茶盏,亲身向门外走去,说道:“我不在意那些人的心思。瞬卿我会带回长安,京城这边往后我就插不上手了,这次我会亲手把留在京城的钉子拔走。” ———— 御卫中郎将李康最近算得上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自从梁王离京后,这六万禁军的指挥权就暂时cao于自己之手了。 而忧的是这六万禁军那可算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之前的梁王一来地位奇高,二来曾经在边关御敌,积威甚重,又与当今圣上是亲兄弟,手握六万禁军毫无压力。 但是李康自身因为无有战事,仅仅官至中郎将,又没有后台支撑,手握这六万禁军指挥权,那完全就是寿星上吊。 近日李康连家都不敢出,就在自己府中无所事事,也不去处理御林军的军务,只等着哪天那群大人物想起自己,把自己革职。 至于保住自己这权位? 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梁王在时,那些黄紫功勋都敢在御林卫中安插自家眼线、后辈,现如今自己一个小小的中郎将还想在那群大佬之间斡旋?怕不是没睡醒! 当然如今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皇帝借骆府之火将梁王赶出京城,就是难以容忍卧榻之侧有一手握重兵的实权亲王,那皇帝还会任由这六万御林军落进他人口袋吗? 李康也是个聪明人,自己之前一直是所谓的梁王亲信,现如今梁王孤身就蕃淮南,自己也就只等着一封圣旨官服落地了。 “老爷!老爷!” 李康府上的门房慌张地踏进李康房中。 李康本就愁云惨雾的,见自家门房没有丝毫礼数,便气不打一出来。 “放肆!你平常没学过礼数吗?这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李康拍案而起怒道。 门房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颤道:“老爷,不……不好了,那长安王领五百骑兵入城,直奔西城宝瓶巷去了!” “什么!” 李康瞪大双眼,失魂落魄地坐回座位。 自己身为禁军指挥,职责本就是保卫京城安全,而天启城内出现一支骑兵,那自己这失职之罪,轻则罢官免职,重则人头落地。 李康丝毫不怀疑那群言官不介意让自己这个“梁王党”人头落地。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李康双眼无神,呐呐自语。 片刻后,李康似乎下了什么决心,手握拳状狠狠锤了一下桌案,咬牙说道:“去,让人点两千御林军,去宝瓶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