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三王之变,风波迭起 (第1/4页)
第207章三王之变,风波迭起 常州府,渡江的清军连日来陈兵遥望府城,却游走不攻。 进攻江阴的清军土国宝部一脚踢到了铁板上,武备完全的江阴城,就像是一颗顽石,将清军崩掉了一颗门牙。 见江阴难以攻克,再加上张国勋已经传来了严厉斥责,土国宝只能督师围困,不敢贸然再战。 张国勋在于塘村,高筑营垒,深挖壕沟,准备长期屯兵于此。 明军的侦骑将消息送回了常州城,朱常淓闻讯叹息,此来的清军将领竟这般沉稳,他想诱敌攻城,这样才有机会以少胜多,打破局面。 清军的一动不如一静,使明军异常难受。 正值九月金秋,风中已觉寒意,野芳披霜,庭树叶黄。 朱常淓的府邸之中,已经是满院落花黄叶,簌簌纷飞,颇似梦幻。 李宝本想差人洒扫院子,却被朱常淓制止,他倒是觉得自然之景,别有一番滋味。 闲来无事,为解心中烦闷,朱常淓在院中短衣舞剑,虎虎生风。 这时,内侍前来通禀,提督陈荩求见,朱常淓命引至后院。 陈荩款款而来,见潞王舞剑雄姿,不禁抚掌称赞。 “殿下好犀利的剑法!” “鸣迟过誉了。” 朱常淓收势,李宝见状上前,送上了汗巾,又接过了宝剑。 擦了擦额头汗水,朱常淓觉得心中畅快不少,便请陈荩入书房中话。 房中,侍婢送来了茶水,陈荩浅尝一口,便开口道:“殿下,久持下去,于我军不利,臣想请殿下撤往钟溪,臣领蓝田营与敌军决一死战!” 陈荩知道眼下所面临的困境,长久相持,清军若是忽然分兵西进镇江,则局面崩坏,只在顷刻之间。 只有主动出击,吸引清军,使其不敢擅动,牢牢将其钉死在常州境内才校 “鸣迟,敌军亦做此想,就等我军先手,而后发制人。” “唉,若是江北还有兵马南下,敌军越聚越多,我军便有覆巢之险。” 陈荩最担心的是清军继续从扬州遣兵马渡江南下。 到时敌众我寡,必不能担 速战以求出路,困守难待良机,明军处境,进退两难。 朱常淓点点头,陈荩所言,也正是他心中郁结之事,若果真如此,那便真的只有全线收缩兵马,退守常州、广德两府。 这样一来,数月之战功,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攻守之势,异也。 最重要的是,这会对朝廷的声威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 内部一些魑魅魍魉,届时就会跳出来鼓噪百姓降清。 再加上浙江西南,清军已经攻占了衢州府,消息不久便会传遍全浙,届时雪上加霜,恐后方会人心惶惶! “鸣迟,本王退不得,江南百姓的眼睛,都在盯着咱们呢!” “向后一步,人心便会动摇。” “我大明,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铮铮骨气,方有今日人心思明。” 朱常淓一脸肃穆,语重心长,君王,乃下之表率。 陈荩闻言,起身一拜,知道潞王所言不假,得民心者得下,若君王轻言退却,又何况百姓士民? 不过,眼下朝廷已经无兵可用,潞王如此坚持,莫非还有什么底牌不成? 就在陈荩疑惑之时,自杭州转送的公文奏疏送到。 其中有一封首辅姜曰广的奏疏,被单独呈送,是事关重大。 朱常淓也没有避着陈荩,当即就在书房阅览起姜曰广的奏疏。 打开一看,顿时面沉如水,眼中杀机毕露。 陈荩观之心惊,猜到又是后方出了大事。 奏疏不长,朱常淓看罢,重重的摔在了书案之上,rou眼可见的胸膛起伏。 李宝侍立在一边,他方才已经瞄见了上面姜曰广所奏的事情,心中惊骇不已。 寓居在台州的崇王朱慈爚、绍心惠王朱常润、以及周王朱绍烿被清军谍子游,全部自海路北上降清! 同时三名大明的藩王降清,这可是要震动朝野的大事情。 而且早不降,晚不降,偏偏这个时候投降,朱常淓心中气极恨透。 陈荩还有些不明所以,朱常淓将奏疏往前推了推,李宝会意,赶紧转呈给陈荩。 看到三王降清,陈荩噌地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气的嘴唇发抖,久久无言。 这件事情若是传开,朝廷脸面,无异于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前方将士尚在死战,后方藩王却先投降,何其可笑! 朱常淓的脸上,已经阴云密布,怒火中烧,就像是要穿透胸膛一般。 始皇帝此时,可谓是恨铁不成钢,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同样是朱重澳子孙,看看人家唐王与楚王,怎么就差距如此之大。 这三王甚至连鲁王朱以海都比不上! 事已至此,朱常淓知道生气无用,脑中已经在开始思考善后之策。 正在这时,李宝见牛三在门口晃了一下,看了一眼潞王,便赶紧脚步轻快的出门查看。 牛三将一封密信交给了李宝,耳语一番,便转身离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