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零五章 三王之变,风波迭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三王之变,风波迭起 (第2/4页)

/br>
    李宝愣了一下,急忙转身入内,将信件呈给了朱常淓。

    朱常淓见是空白信封,知道这是黑冰台送来的线报。

    想来应当也是关于三王降清的情况,于是便赶紧拆开查阅。

    只看了一眼,朱常淓瞬间气的七窍生烟,在桌子上狠狠一拍,咬牙切齿道:“阮大铖,乃大明第一jianian贼!”

    “无耻之徒,枉读圣贤之书,奴颜婢膝,事于鞑虏,吾若擒之,必定将其碎尸万段!”

    听到阮大铖的名字,陈荩心中咯噔一下,这首辅奏疏中蛊惑三王投降的清军谍子莫非就是阮大铖?

    黑冰台送来的情报中,更为详细的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自鲁王朱以海被迁送杭州之后,这侥幸逃脱的阮大铖便流窜于台州宁波两地。

    他以豫亲王特使的身份,先是蛊惑了惠王朱常润,连哄带吓,又许以荣华富贵,把一心向佛的朱常润给直接拿捏。

    随后又使朱常润写下劝降信,诱使周王、崇王听信其jianian佞之言,与惠王一同出海北上,投降清廷。

    阮大铖蛰伏在宁绍台许久,利用明军处于不利的大势,使三王产生了悲观之念。

    如此毒蛇心思,可谓是将人心与时拿捏的恰到好处。

    “殿下,此事重大,当从速应对,一旦发酵,必将使朝廷陷于风口浪尖。”

    陈荩声道,这件事处理不好,必定为祸深远。

    朱常淓已经恢复平静,深邃的眸子中看不出喜怒。

    他沉思片刻,轻轻捋了捋日渐浓密的胡须,淡淡道:“传旨内阁,周王、惠王、崇王,身为大明藩王,镇戍地方,却志短少贤,刮民膏血。”

    “外不能守城托,内不能团结庶民,屡失封地,丧藩弃民。”

    “失德少仁,有愧于宗庙社稷,气弱性懦,无颜居亲王之位。”

    “今本王以监国之身,遵请太后懿旨,废三王之位,贬为庶民!”

    “另自宗谱除名!国朝永不设崇、惠、周藩!”

    “明发诏命,宣告下,以警朱家子孙。”

    朱常淓虽语气平静,却字字掷地有声,陈荩听之,心中震惊不已。

    削藩夺位就已经是士十足惩处,还要宗谱除名,这与杀人诛心何异?

    陈荩心中有些犹疑,觉得如此处置,会不会太过激进。

    可他看到了潞王眼中,分明流转着恨意。

    李宝代笔,火速草拟了诏命,封装之后,便派遣王府侍卫直送杭州内阁,交其照办。

    若非水师倾覆,朱常淓甚至想直接派水师快船截击,直接将三王北上的船只击沉在茫茫大海之郑

    可惜,现在清军水师势大,他只能选择昭告下,先声夺人。

    朱常淓只觉得有些心累,不禁微微一叹,点揉着太阳xue。

    “鸣迟,再等三日吧,三日后,形势若无变化,本王便依你所言,撤往钟溪。”

    “臣谨遵王命!”

    陈荩大喜,看出潞王有些疲惫,便顺势告退。

    待陈荩走后,朱常淓叫来了牛三。

    “阮大铖。”

    “臣明白!”

    罢,朱常淓便摆摆手,简单的三个字,令李宝听了都心中发颤。

    牛三冷漠的表情,就像是已经宣判了阮大铖的命运一般。

    王有所命,万死亦行!

    黑冰台乃是潞王殿下的利刃,要谁的命,纵使上入地,也难逃追杀。

    虽然张煌言总司黑冰台,但是具体的事务一直是由牛三负责。

    张煌言只是负责筹建发展,牛三才是王命的执行者。

    黑冰台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发展迅速,情报机构已经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各地蔓延。

    虽然在与清军的谍战中,屡失先机,但尚属于初出茅庐,发展之中,所以情有可原。

    朱常淓也从未责备,他深知此非一朝一夕之事,欲速则不达也。

    杭州,内阁。

    姜曰广坐在案前,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一旁的黄道周也一反常态,面带悲戚之色。

    高弘图不断的唉声叹气,口中念叨着如何是好。

    蒋德璟不在杭州,他奉了潞王之命,往浙江督办盐政去了。

    吴甡座上也是无人,清军入寇衢州,他督京营两万兵马,去了金华府坐镇御担

    这时,公房门外,走进一人,拄着拐杖,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慎言。

    是潞王钦点的留守之臣,见几位阁臣各怀心事,不禁笑道:“少许风浪,竟叫衮衮诸公垂头丧气,那市井黎民又当如何?”

    见是张慎言进来,几人都拱手行礼。

    张慎言还礼,坐到了蒋德璟的座椅上,举手投足间,尽显稳重之色。

    “金铭兄,这哪里是少许风浪,这分明是滔巨浪!”

    高弘图哀叹道,谁能想到竟然三王同时降清,对于当前的朝廷来,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叹息何用?不知几位阁老可思得良策?”

    张慎言用拐杖狠狠在地上敲了敲。

    他平生最烦遇事只会叹气的官员,有多愁善感的时间,不如想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