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三十五章 还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还朝 (第2/3页)

r>
    府中的侍婢已经送上了茶水与糕点,朱常淓一路劳累,喝了两口茶水,提了提精神。

    “诸位,最近各部的情况吧。”

    回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了解一下亲征期间,各部施政情况。

    内阁首辅姜曰广早已经将六部的需要呈奏的事情做了汇总,正好一并向潞王汇报。

    首先是浙东的情况,有卢若腾与朱大典坐镇,浙江已经全面实行了官屯,进展十分顺利,预计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只是眼下鞑子入侵,衢州府与严州府失陷。

    不过好在卢若腾与朱大典募得兵卒五万,正在绍兴会稽驻军训练,稍待时日,便可出征御担

    这件事情,姜曰广是给往常州发去了加急奏疏的,只不过潞王正好班师,估计是错过了。

    得知浙江百姓踊跃参军,朱常淓心中倍感欣慰。

    这便是人心所向的直接表现,百姓们愿意为朝廷效力。

    有了绍心五万大军,则浙西南形势不至于彻底崩坏。

    等到征西将军焦琏统帅大军赶到,必能一举荡平苏克萨哈!

    “绍心五万兵马,要严加cao训,不必擅动,等候本王诏命。”

    此前北上参战的京营全三万兵马军覆没,总兵官张大彪战死,眼下京营缺员,朱常淓准备用这五万兵马来补充京营。

    “臣记下了,随后便向卢闲之去信。”

    姜曰广点头应下,继续汇报了起来。

    到了盐政之事,大学士蒋德璟与都盐转运使方以智目前正在嘉兴府梳理盐场,准备按照方以智的办法,先在嘉兴府一地试校

    近来盐政废弛,已经导致盐价激增,不过好在阁臣高弘图及时出手,调大量闽盐入浙,平抑盐价。

    等到嘉兴府的试行出了结果,若是没有问题,内阁便会向苏松与全浙推校

    最后,便是朱常淓最想知道的江西的情况。

    姜曰广停下了话头,轻轻一叹,欲言又止。

    再看旁人,皆面色焦虑,朱常淓见状,便知江西形势一定十分艰难,神情变得沉重起来。

    “江西......清军大军进击,我军连战连败,已经丢彻底丢失了袁州府、临江府、抚州府以及建昌府。”

    “目前各路兵马已经压缩到了吉安府与赣州府,形势十分严峻。”

    “内阁向闽督郑芝龙行了文,希望其能出兵入赣,援助江西,但郑芝龙以沿海不宁为由,推脱了。”

    “两广总督沈犹龙麾下虽有兵马,但是还需平靖广东,一时也抽不出兵力来。”

    “张总理所部兵马,战力疲弱,难敌洪承畴汇聚的鞑子精锐,只能被迫困守赣南。”

    姜曰广语气低沉,但也听得出来其中包藏着许多的无奈。

    特别是福建郑芝龙,压根就没有把他们内阁当一回事。

    这让姜曰广等阁臣对闽督郑芝龙现在意见颇深。

    其目无朝廷之象,愈演愈烈,若不能有所制裁,恐其日渐骄横,难以驾驭。

    朱常淓一阵沉默,虽面相平静,但是心中已经生出了火苗。

    郑芝龙的大名,已经挂在了他的心头之上。

    只是在回来的路上,他想到现在靖海水师抽不开身,暂时还无法调其南下,收拾郑芝龙,还需过些时候。

    可现在江西友军危急如此,他身为朝廷总督,竟然作壁上观,见死不救,实在是该死!

    堂中的众臣皆闭口不言,他们心中都明白,福建早已经姓郑了,但是这话他们不能。

    郑芝龙可是实权总督,处置他,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潞王做主才校

    “发本王诏命,令闽督郑芝龙统军北上,救援江西,不得有误。”

    “诏书八百里加急,火速送往福建。”

    朱常淓语气狠厉道,李宝不敢怠慢,当即走到偏厅,开始草拟诏书。

    正好这回要着手开海之事,也跟郑芝龙有关,先下个诏书,看看他郑芝龙遵是不遵。

    罢了江西之事,姜曰广又到了湖广情况,湖广总督何腾蛟送来了半个月前的奏疏,有一支自称自陕西南下来投诚的兵马与他取得联络。

    其领兵之人名叫王辅臣,现在已经趁湖北清军没有防备,一举攻占了夷陵与枝江。

    现在整个湖北的清军已经震动,守卫湖南的压力骤然减。

    原本自巴陵与通城进攻平江的两部清军全都撤回,停止了进攻。

    何腾蛟准备收编南下的王辅臣部,特此向朝廷呈奏,请潞王决断。

    朱常淓一听,这算是好事情,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