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还朝 (第3/3页)
腾蛟手中兵力薄弱,正好收编了这部兵马,增强实力。
现在江西袁州府已经被清军攻占,长沙的东南侧背已经暴露在清军的兵锋之下。 一旦袁州府的清军进入湖南,那何腾蛟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洪承畴重兵攻略江西这步棋,真的是一举击中了大明的软肋。 对各个明军的控制区域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在不只是张国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何腾蛟同样也已经处在了危难之间。 洪承畴,真是好厉害的手段,不愧是曾经做过三边总督,统帅过大明最大兵团的人。 可惜,王翦需要坐镇南直隶十府,不然应当让王翦来西边会会他。 朱常淓忽然怀念起曾经帐下帅才辈出的日子,眼下国朝可做大军统帅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 姜曰广汇报完,其余各尚书也简单了几句。 朱常淓瞧见夏允彝,便问道:“彝仲,韩雨公的自生火铳研制可有进展?” “回监国,略有进展,韩雨公造出了一杆样品,只是工序复杂,技艺考究,以眼下的情况,还无法大规模生产。”夏允彝回答道。 韩霖研制自生火铳可谓是废寝忘食,他已经搞定了在毕懋康的所造款式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 只是眼下的铳管制造,十分困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三段结合式,另一种则是双层复合式。 这两种工艺共同的弊端就是,慢! “哦?一名工匠,每月产出几何?”朱常淓关心道。 “一名熟练工匠,每月只能产出自生火铳的铳管一根。”夏允彝无奈道。 朱常淓沉思起来,这个生产速度,的确是足够慢。 但如果人足够多,也不是不能大规模生产。 当年大秦军队,依靠的就是标准化的武器生产,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十分严苛的统一规格。 譬如弩机,战场上损坏后,秦军士兵可以快速拆坏新的部件,因为部件都是通用的。 这样的装备生产保障能力,也是秦军具有高超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浙东最大的官屯是哪里?”朱常淓忽然问道。 阁臣高弘图拱手答道:“回监国,乃是卢闲之建设的绍兴平水镇官屯。” “可有驻军?” “平水镇建有五堡,驻军五千,现有五千户,人丁近三万。” “卢闲之办的不错嘛,可谓诸府官屯之典范!” 堂中众臣皆点头附和,绍兴府的官屯,开展的十分顺利,效果也是最为显着的。 卢若腾与朱大典的政绩,朝野有目共睹。 “这日后,各府当效绍兴,集中官屯驻军。” “如此一来,官屯之利,还可再大!” “磨钻铳管既然需要人,官屯有的是人。” “工部可派驻相关吏员,教授官屯之民磨钻技艺,打造好的铳管,可由这些人磨钻。” “诸位以为如何?” 朱常淓环视众人,这些与官府签订屯耕契约的百姓,都是受约束的,换句话来,也比较可靠。 再加上这样的官屯有驻军,可以更好的管控。 磨钻铳管相比打造铳管来,就简单了许多,但却是十分消耗时间的。 所以将这个步骤,直接由官屯组织所辖百姓来完成,用人数来扩大产量。 “殿下此策,甚为精妙!臣以为,十分可行!”夏允彝眼睛一亮,如果真的能这样,不只是自生火铳,其余的火器制造,一些耗时但是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艺步骤,都能照此办理。 这样一来,产量将会成倍的扩大增长。 “妙哉,工部可派出吏员监管教授,由驻军统一来往押运,磨钻铳管是个细活,这老弱妇孺皆可做。”黄道周道。 “如有可能,还可向百姓发放工银,每根铳管可定工价,以此激励官屯百姓。”钱肃乐也抚须笑道。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不断补充了起来。 朱常淓抛砖引玉,提出的增产办法得到了朝臣的一致认可。 首辅姜曰广也是连连点头,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既能使官屯百姓多一项银钱收入,又能扩大铳管产量,何乐而不为? “内阁汇总后,定个章程出来,就先在卢闲之的平水镇官屯试校” “臣遵命!” 头疼不适,今日一章,抱歉了。 感谢书友的打赏和月票,多谢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