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敦煌壁画的天使投资人 (第3/3页)
ntent2'> 慢慢的,针管内的不明溶液被一点点推进了壁画的缝隙之间。 一行人看得很安静,眼睁睁看着男同志拔出针头后,又赶紧用纱布将缝隙按住压平。 “这位同志是在修复壁画吗?”江山第一个发问。 接着,老干部们踊跃发问。 “注入缝隙的是什么材料?” “管用吗?” “能保存多久?” “小胡是我们这的壁画医生,” 常所长一一解答道: “粘合剂是捷克的文物保护专家调配的,但直到他离开敦煌也不肯透露具体成分,目前所里正在组织专家研究……” “什么狗屁文物保护专家,”黄永钰觉得对方配不上文物保护四字:“最多只能算个管家。” “就应该把他扣下来,”江山跟着说道:“然后在……” 黄永钰兴奋道:“然后怎么样?” “永钰啊,” 沈从文的声音适时响起,本还想和江山讨论几句的黄永钰,顿时失了兴致。 “虽然我觉得你说得很对,”沈从文的话还没说完:“但……” 还是不要说出来的好。 这还当着外人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常书鸿摇摇头叹道: “送他回去时,我还特意安排了一辆驴车。” “还给他安排什么车?” “太给他脸了。” “要是我在场的话……” 江山这一会倒不敢哼哼了,和张路悄悄对视了一眼,这帮老干部果然是惹不起的! 等诸位过完嘴瘾后,简陋的敦煌研究所也到了。 资料室里,樊锦诗在木柜里捧出一副色彩鲜亮的画作。 画面中一共分布着12位唐人,领头的是位身着绫罗绸缎,头上钗光鬓影、华贵缤纷。 头顶华盖,仪态端容。 一看就该是都督夫人。 身后跟着的女儿和婢女,也全都头束高髻、粉面绮丽。 无论是发髻还是周身的钗环,皆透着几分讲究。 众人纷纷暗自惊叹: “这就是刚才那面墙上的壁画?” “原来就是这幅模样?” “太美了,”邵伯林一遍一遍的看:“这幅图的画风,与唐代画家周昉和张萱有几分相似。” “你也有同样感觉?”沈从文立刻看向了邵伯林:“我初见这幅画时,就有此想法。” “就是着色更鲜亮了一些。” 《都督夫人礼佛图》描述的是洞窟供养人前来礼佛的画面。 供养人也可以称作敦煌壁画的天使投资人。 敦煌每绘就一幅壁画,都将消耗大量的宝石原料。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今,都是一笔庞大的费用。 不过也不必太担心,看着敦煌延绵不断的石窟就知道,这里根本就没缺过供养人。 “永钰你仔细看这里,” “都督夫人?” “注意看她的发饰,”沈从文指着礼佛图说道:“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簪花仕女图》嘛?” 这时旁边的一位专家,脱口而出:“是周昉的那幅《簪花仕女图》?” 沈从文笑了笑:“我倒并不认为那幅画是周昉的作品。” “你这说法不对,自古都是这么传下来的嘛!” “自古?”黄永钰呵笑了一笑:“也就是打清代才冒出来的说法。” “那人家也是有据可循的。” 另一位也说道:“既然你说它不是周昉所画,那它是谁的作品?” “《簪花仕女图》,”这一会,江山看着桌上的都督夫人说道: “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人物的塑造,都和周昉的风格很像。” 话音刚落,沈从文忍不住皱起了眉。 黄永钰:“嘶~” “但是,”江山话风一转: “从图上人物的服饰与钗环的造型和特征上来看,《簪花仕女图》应该属于晚唐的作品。” 先前还眉头直蹙的沈从文,立刻双眼一亮:“小江,你也对古代服饰有研究?” 江山如实交待:“我不是有研究,只是纯粹的喜欢。” “你们说得这幅画究竟在哪里?” 原本对画作不感兴趣的曹禺,也开始好奇了。 “辽宁博物馆,” 江山与沈从文异口同声,然后相视一笑。 被列入“老九门”之一的辽博,势力可不是吹出来的。 究其原因,还得感谢溥仪的贡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