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_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包祖传的碎纸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包祖传的碎纸片 (第3/3页)

br>    之后,燕京的故宫博物馆里,便传出了发现《清明上河图》的好消息。

    在这之前,湾湾的故宫博物馆,已经抢先宣布了馆内藏有的《清明上河图》是世间唯一的真迹。

    在湾湾宣布之后,日-本和米国也对外宣称《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在他们手里。

    一时间,满世界都在为自己的《清明上河图》张贴防伪标签。

    其它先不论,据江山了解,湾湾的那幅《清明上河图》上,已经被乾隆盖章落印。

    清清楚楚标注了五位画师的大名。

    那一幅画,是当时清宫内五大高手合力完成的仿作。

    “后来呢?”窗外飘进一句经典问题:“专家们的鉴定结果怎样?”

    “当然是真的,不然,燕京的《清明上河图》是上哪来的?”

    “最后还是老杨赢了!”黄永钰笑着反问道:

    “别看当时老杨才三十多岁,你们知道他在那些年干了件多牛的事嘛?”

    黄永钰这句话,不仅让窗外的学生好奇。

    就连屋里的几位老干部,都冒出了好奇心。

    吴小邦忍不住问道:“他干了件什么事?”

    “杨仁恺每次来燕京办事,不爱住招待所,就爱上荣宝斋借宿,”黄永钰太了解这些了:

    “有一天,一个小伙子背了一大麻袋碎纸片走进了荣宝斋,开口就要卖1000块钱。”

    要知道,那时候齐-白石的画才卖5块钱一尺。

    荣保斋的伙计立刻觉得小伙子的麻袋里,一定大有乾坤。

    “于是赶紧打开看看,没曾想竟是一口袋碎纸片。”

    “碎纸?”曹禺再三确认:“满满一口袋,全是碎纸?”

    “怪就怪在这呀,”黄永钰也奇怪:

    “琉璃厂什么稀奇事没发生过,买走眼的,卖走眼的……唯独没见过背一口袋碎纸片过来换钱的。”

    “后来呢?”

    “荣宝斋的营业员,全都是过去的大伙计,他们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正好那天杨仁恺正躺在后屋睡午觉。”

    于是,营业员便跑过去把他叫醒了。

    一听说,铺子里有人背了一麻袋碎纸片过来要换一千块钱。

    杨仁恺也听得一头雾水。

    没办法,只能先帮着营业员过去看一看。

    “小伙子打哪来啊?”

    看了眼台面上的麻袋,杨仁恺笑着问了一句。

    “哈尔滨。”小伙子老老实实的回道:“这包纸低于1000块钱不卖。”

    “我还没看呢!”一听说对方来自哈尔滨,杨仁恺又追问了一句:“这包东西是哪来的?”

    “家里祖传的,低于1000块不卖。”

    见对方一遍一遍重复要卖1000块钱,店里的营业员忍不住了:“你见有谁家的祖传是这个模样?”

    “反正低于1000块钱不卖。”小伙子仿佛只会说这话。

    见对方如此坚持,杨仁恺不但没有责备他,反倒对这只麻袋更感兴趣了。

    “那就先让我瞧瞧看,”他缓缓打开口袋:“究竟是什么好东西,碎了也能卖出一千块的价钱。”

    小伙子愣了一下,看着杨仁恺抓起一片碎纸后皱起的眉头,心里跟着就紧张了起来。

    在找到荣宝斋之前,他已经去过了很多家古董店。

    不是嘲笑他想钱想疯了,就是看过后只肯给个几十块随便打发一下的。

    如果不是母亲的一再坚持,小伙子早就把这包碎纸处理掉了。

    因为,即使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家里这包碎纸片,可以值得了一千块。

    就在他以为会听见同样讽刺挖苦的话语时,柜台里的杨仁恺也愣住了。

    眼前的麻袋看起来很脏,搭配着袋里的碎纸。

    真就是一口袋名副其实的垃圾。

    再往里面瞧。

    麻袋里的碎纸片,比他预想的还要零碎,最小的还没有指甲盖大。

    但,也正因为如此,杨仁恺一眼就看出了这些纸张明显不是近代的产物。

    他立刻意识到,眼前这堆碎纸有些来头。

    “这真是你家祖传的东西?”

    “千真万确,”小伙子肯定道:“我父亲为了它们,连性命都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