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多一个选择 (第2/2页)
谢力把小鞭子抓紧。 多训练,练成本能,接战的时候自然能够用出来。 训示完毕,赵昰动身前往新兵营。 路上,陆秀夫提起了俘虏,说道:“关押虚耗钱粮,亦不足取,臣意,非倒戈者,作恶多端之兵将杀之以儆效尤,余者释放。 主动倒戈者,愿效死者留,不愿者给以钱粮,令其归乡。” 或许是怕皇帝不晓其中深意,陆秀夫解释道:“元虏渡江以来,多用新附军,数量远多于其本部人马。 或迫于生计,或缘于无奈,新附军并非忠心耿耿,若一味强逼,只能死战,有国朝为其后路,临阵倒戈者必众。” 赵昰点头,道:“公之言甚是在理,便着嵊县办理。” 在宋怂如虫,在元猛于虎,这就是新附军的状态。 何故? 元军军法严厉,赏罚分明,后勤充足,比以前的宋朝强太多了,但是元兵暴虐、新附军地位太低,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不爽不满的很多。 逃跑不难,却会被四处追捕,隐藏深山亦会被追剿,真不如留在军中。 以前的宋庭一路跑跑跑,不能作为庇护,如今好了,可以叛逃……不是叛逃,是回归,可以回归朝廷怀抱。 半年下来,大家看到了宋国小朝廷是能够和元朝扳一扳手腕子的,焉知不能如同理宗端宗那般支撑几十年呢。
随同护驾的彭震龙问道:“此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乎?” 他来中枢就任侍卫亲军指挥使,平日里也在学习兵法,不过没人指点,懵懵懂懂的,此时抓住机会请教。 “并非如此。”赵昰笑道:“此虽是攻心,不过动摇其意志,难以令其不战而降。 然此次元虏倾力南下,王师若胜,声威复振,方可有不战而降者,彼时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陛下所言极是。”陆秀夫补充道:“如今元强宋弱,亘古未见以强投弱者。 于军兵而言,胜者强,败者弱,是故,朝廷以新兵接敌,实乃不能退。” 彭震龙点头,若有所思。 别看他是文天祥妹夫,其实年轻的时候是个浪荡子,甚至因为犯罪而刺面,最不爱读书。 天下板荡时起兵,吃了一败幡然悔悟,正在勤加弥补。 “卿向学之心甚坚,然不宜读孙子,武经总要却是极好的,欲为帅者必先为将,读通武经总要,可为将。”指点了彭震龙,赵昰又看向左右亲卫,道:“尔等闲暇时,亦当读书,如此方可为将。” “臣受教。”左右应和。 孙子兵法当然是好的,不过一般人读不懂,哪怕陆秀夫也是半懂不懂,平时都是和小皇帝共同研究讨论的。 武经总要就简单了,选兵、后勤、训练、进攻、防守等无有不包,或许成不了岳飞韩世忠那样的,当一個中规中矩的领兵统制官绝对没问题。 到了新兵营,只见各营都在训练。 各营设都教头,下有教头十个,扬州南下的两千余兵,一半投在了这里,教新兵基础的队列、识别旗号、辨识哨锣鼓声、习练长枪刀盾弓弩等。 转了一圈,抚慰了全军,赵昰又转去了募兵处。 历经多次募兵,此时的募兵点已经没了什么人,并没什么好说的。 募兵、训练、分配,这是枢密院试行的新制度,目的是防止地方将帅势大难制,重演岳飞故事。 想想手下人财一手抓,部下皆为其亲信,哪个老板都不会放心。 由中枢训练教化新兵后分配,同时提供中低级将官,可以有效地化解猜忌,算是防患于未然。 当然,目前江万载、江璆等人都是就地募兵,新制度远远未到成为定制的时候。 ……………… 二十二万字了,差不多月底上架,能不能再混两次推荐,全拜托大家了,希望兄弟们多追读,多投票,拜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