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 (第3/4页)
’,于今再矣。襄公曰驩,此其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吾闻之《大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以三裘也。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 这是记述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的故事,意思是:“晋国孙谈的儿子公子周到周室侍奉单襄公。公子周表现出色很得单襄公赏识。后来单襄公病重,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要善待公子周,因为他拥有不少品德,将来肯定会成为晋国的国君。 又给儿子讲述听说晋成公回国继位时晋国占了一卦,得《乾》卦变《否》卦,卦辞说:‘配位不能长久保有,将有三个国君从周归国继位。’第一个是成公,已经当了国君,第三个是谁还不知道,第二个一定是公子周。我听说晋成公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神在他的臀上画了个黑痣,说:‘让他成为晋君,三传之后把君位给予驩的曾孙。’所以给他取名为‘黑臀’,成公传下的君位已经历了两代。晋襄公名为驩,公子周就是他的曾孙。而且他具有谦恭孝敬的美德,不是他又是谁呢?况且那梦中说:‘必定是驩的曾孙,才能得到晋国。’那个卦辞说:‘一定三次从周迎还国君。’公子周的德行又能够君临国家,梦、卦、德三者都契合了。我听说周武王伐商誓词中说:‘我的梦与我的卦相符,又和吉祥的预兆相合,讨伐殷商必定能取胜。’也 是因为梦、卦、兆三者相契合。晋厉公屡行不道而子孙稀少,将要失去君位了。你一定要趁早善待公子周,他将应验预言。 单顷公应承了他父亲的告诫。到晋厉公被弑时,晋人迎回公子周立为国君,就是晋悼公。” 这一筮例所言的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和“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这些卦辞说法均不见于《周易》里的《乾》和《否》内容,况且也不是说以《周易》筮之,本身春秋文本《周易·乾》里也没有以《否》做繇题。 《左传》一书里所记载的用春秋文本《周易》进行的卜筮例子共十一例,有一个共同说法特点,即说法是以《周易》筮之,或说筮之,而不涉及卦字。而不像是《左传》记载的以《连山》或《归藏》算卦的两卦例说法,“其卦遇某曰”。 虽然《国语》记载的这一筮例,也同其它两筮例一样,都说道筮之,但其它两筮例中,一例说道《周易》,一例说的是曰,而不涉及卦字,唯此筮例说法是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这说法与《左传》记载的以《连山》或《归藏》算卦的两卦例说法类同。故《国语·周语》里记载的这一卦例,同理不是用春秋文本《周易》进行的卜筮例子,而是以《连山》或《归藏》卦书进行的卦例。 这一卦例的起卦和断卦方法与前面所讲卦例一样。 从《左传》和《国语》里记载筮例或卦例,也无论以春秋文本《周易》筮之的筮例,或是用《连山》、《归藏》卦书的卦例,无疑说明均离不开六十四卦符号为卜筮工具,和八卦符号取象及结合卦辞来附会人事吉凶。 看问题更不可以偏概全,正如《左传》里虽然记载有以春秋文本《周易》筮之的筮例,但不可否认《左传》一书同样记载有引用春秋文本《周易》的例子,把《周易》看待如《诗》、《书》(《尚书》里的《周书》内容)那样,引用其文句,真接用于说理。我们也把《左传》一书里记载的引用春秋文本《周易》内容附下: ①《左传·宣公六年》:“六年春......楚人伐郑,取成而还。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欲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段用现在的话是说:“六年春季……楚国攻打郑国,讲和以后就返回了。郑国的公子曼满对王子伯廖说,他想要做卿。伯廖告诉别人说:‘没有德行而又贪婪,他是应在《周易》里的《丰》之《离》中的说法,不会超过多久,就会有危险。’隔了一年,郑国人杀死了公子曼满。”
这一例是直接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丰》里的以《离》为繇题中的意思来阐明事理,虽然也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格式里内容,但说法与史巫用于卜筮时不同,这里是说“其在《周易》《丰》之《离》”。 我们再来看春秋《周易》文里的《丰》之《离》里的说法意思: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小过: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 ()革:来章,有庆誉,吉。 ()离: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年不觌,凶。” ②《左传·宣公十二年》“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藏凶。’执事顺成为藏。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已也。故曰律。否藏,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 这里的“《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藏凶’”。正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里的《师》篇中以《临刀为繇称里的句子。而现通行本《周易·师》卦中还有这句话:“师出以律,否藏凶”,这是一字不差的。《宣公十二年》里记载的事情是知庄子引用《周易》一书的文章是用来阐明事理,可不是筮卜的。 ③《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