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 (第4/4页)
侯也。吾乃休吾民矣。” 这里记载郑国的游吉,从楚复命回国,告诉子展说楚王将要死了。认为楚王不修德政,反而在诸侯那里贪图进奉。游吉为阐明楚王快死的说法,就引用春秋文本《周易·复》里的句子做为引经据典为论证的依据。 这里的“《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正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里的《复》篇中的句子内容,来阐明“楚子将死”道理。《周易》里的“迷复凶”,是指“迷途不返,就凶险了。”也可解释为:“迷失方向,而不改正,就凶险了。”意思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悔改,就是凶险的后果。游吉引用这《周易》里的话,隐喻楚王有错不知改悔,不就是快死亡了吗?这引用的句子再恰当不过了,增强了论事的说服力。这与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比类、联想、附会人事吉凶可是两码子的事。这游吉可是郑国卿大夫级的人物,是代表郑国出使它国的外交使者。这也反映了《周易》一书在春秋时期的上层卿大夫眼里,是与史巫的认识不同,是被看作一部理论书籍,这在《左传》里是个泾渭分明的事情,这应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④《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赵孟曰:‘何谓蛊?’对曰:‘yin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这是医和为晋侯(平公)看病后出来和臣赵孟的一凡对话。医和引《周易》里的“蛊”来解释平公的病情,即从“蛊”字意上又从《蛊》所用符号取象上来解释平公病因。 这是春秋史巫筮卜发展出的一套学问,已经不是《周易》原创里的内容了。这医和就是按卜筮上的符号取象说法来解释“蛊”。这就是医和所说的“女惑男,风落山”的来历。因为“八卦”筮卜上,《蛊》卦符号里的“巽”卦取象为风,又取象为长女。而“艮”卦取象为“山”,又取象为少男。因为医和为晋平公看病时说,“病不可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意思“病已经没法治了。这叫做‘亲近女色,病同蛊惑。’这医和看病也结合《周易》一书来论病道,可说奇特,虽医和用《周易》“蛊”取象论病,如同采用春秋时期史巫筮卜上的那套说法,但并不是通过占筮而论,是直接通过《周易》里的“蛊”名,按“八卦”取象来论平公的病因。虽用的是取象理论,但与筮卜还是不同的。 正是先秦因由史巫篡改《周易》为卦书,把原创《周易》文本变成不伦不类的一个怪物,由此帝制时又产下了易学这个怪胎,即以筮术上的八卦象数去注释今本《周易》,如同先秦里的医和按“八卦取象”来论晋平公的疾病,故八卦象数易学这个怪胎的由此便历久弥坚的妖艳疯狂成长。 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如春秋文本《周易·乾》内容格式附下: “()乾:元亨利贞。 ()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小畜:或跃,在渊,无咎。 ()大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夬:亢龙有悔。 ()坤:见群龙无首,吉。”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这里记载的是一次在晋国绛城的郊外出现了龙,魏献子就龙的问题请教蔡墨。蔡墨解释了一大通,从以龙为姓氏的渊源,讲到设立的官职上,及水官的废弃,所以龙也捉不到了。在解释中并引用《周易》里《乾》与《坤》篇里有关涉及到龙的句子内容,来说明古时是有龙的根据。蔡墨认为古时侯是有龙的,并以《周易》一书里出现有关龙的说法来作为依据。“如果不是早晚都见到,谁能够说出它们的状态呢?”(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蔡墨引用《周易》一书里有关龙的句子,来回答魏献子问龙的问题,以增强自己认为龙存在过的说服力。这里虽然蔡墨错误理解《周易》里《乾》、《坤》两篇文章里出现的有龙之句,就认为古时有龙存在的依据。孰不知《周易》是用龙作比喻,是让君子学龙的那种伸屈变化的本领。但蔡墨并不是用《周易》里的句子如那些史巫用于卜筮,毕竟是引用《周易》的文章句子在阐明他要说的事物道理。这显而亦见是当作理论书来引用。 从以上《左传》里引用《周易》的几个例子来看,无论是引用《周易》里的句子,或是引用《周易》里的名称所作的解释直接用于阐明事理时,则与《左传》里记载的筮例称法不同,而是说“《周易》有之”。这完全与史巫把《周易》当卜筮不同,显然在上层人士眼里《周易》就是一部理论书。 从这些《左传》里记载的所引用春秋《周易》文本里内容,意在说明,一是春秋文本《周易》格式不同于今本《周易》,无疑说明《周易》是被篡改过的,二是即使春秋文本《周易》的格式特殊,但其内容上的思想性与《诗》、《书》内容没有两样,自然在春秋非史巫之外的上层人士看作是文章书籍那样去引用。由此也说明史巫用春秋文本《周易》卜筮,已是篡改为卦书,即离不开六十四卦符号为卜筮工具和八卦取象,那只是史巫的无知而已。严格说《周易》思想的伟大,不在于文章格式的改变,其思想性就能被改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