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四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四十一) (第4/5页)

《易经》”或“《周易》亦称《易经》”这种称法相同,但所称法的内容则是不相同的。朱伯崑所认为的“《周易》即《易经》一书的内容”,是不包括《易传》,即无论称《周易》,或称《易经》其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爻辞的内容。而无论《辞源》或《辞海》所解释的《周易》又叫《易经》,其内容是六十四卦爻辞加《易传》内容。这就是看似称法相同,可称法里的内容则不相同。

    把《易经》的称谓等同于“六十四卦爻辞”,即把《易经》的内容,只包含“六十四卦爻辞”,似乎是当今学界里的主流称法,可恰恰与辞书里的解释不同。

    如董光璧也这样认为:“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页)

    董光璧在他的《关于科学与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里,是把《易经》和《周易》当作互用的称法,在文章里是交替使用,两者称法所表述的内容是一样的,即所谓的“六十四卦”,这与朱伯崑的说法认识是一样的。事实上《周易》不等于《易经》,虽今本《周易》的内容是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但这些内容只是《易经》的一部分,《易经》的内容还包括了《易传》,这确实是历史的事实。

    李镜池的《周易探源》一书,对《周易》的称法以及包含的内容。

    “《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也是最难理解的书。除了它的文字古简以外,还由于它是一部占筮书,其中隐藏着编者的哲学思想,而编篡时所采用的材料(占筮记录)时代更加古远”。

    “《传》是解《经》的,然则《易传》所说,是否合于《易经》的原意呢?答案是,合的少,不合的多。主要的原因是时代不同,思想也就不同。《易经》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而《易传》是封建时代的作品。《经》的作者,从大量材料中选择,分析,编组成卦,爻辞,作占筮参考,同时总结经验,表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见解”。

    “我们相信《周易》是卜筮之书;其起源是在于卜筮;其施用亦在于卜筮。证据有的是,我们用不着向别处找,在《周易》的本身,卦,爻辞中,就可以给我们证明”。

    “我对于《周易》卦,爻辞的成因有这样的一个推测,就是,卦,爻辞乃卜史的卜筮记录”。

    “关于作者问题,我们的看法是:《易经》卦,爻辞是编篡成的,有编者,姓名失传”。

    “二《易经》的性质和它的哲学思想,《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内容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经”是占筮书,卦,爻辞(经文筮辞也叫繇辞)反映了周早期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生活状况,正如甲骨卜辞一样,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了好些宝贵的历史材料。“传”虽然是解释“经”的,但作者们从卦画和卦,爻辞分析综合,引申发挥,研究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上面内容引自《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页第13页第20页第153页第154页)

    从《周易探源》一书中所对《周易》或《易经》称谓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其称谓是混乱的,也是矛盾的。我们引用《周易探源》的内容,只是看《周易探源》作者对《周易》与《易经》称谓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且不论作者对这两称谓所论性质说法的正确与否。

    《周易探源》里有时把《周易》等同于《易经》,说《周易》是指占筮书,即卦爻辞。而又说《易经》也是指那部占筮书,称《易经》卦爻辞。可又说《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周易》又不等同于《易经》的称谓,《周易》又包括了《易传》。到底谁能分清《周易探源》里说的《周易》与《易经》两者是个同一概念,还不是同一概念呢?

    我们再看高亨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

    “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讲义理,也有讲象数,有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很透明的理论,但也有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神秘意味”。(上面引自高亨《周易》九讲高亨著王大庆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页第99页)

    高亨认为《周易》的内容也是包括了“经”与“传”,但高亨所说的《周易》里的“经”,并称为“《周易》古经”,高亨却又说“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那么无疑“十翼”又属于《周易》的学术了,又怎么能说“《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呢?

    《周易》就是《周易》,《周易》只有原创《周易》和篡改的《周易》,哪里还有什么《周易》古经一说呢?

    《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是:“现在的《周易》一书,其中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说明过去称为“十翼”(彖辞、象辞、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系辞传),也统称为《易传》”。(《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页)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可以说是建国后的权威哲学史书,这里对《周易》的说法与辞书里的说法是略有不同,即《中国哲学史》里没有说《周易》又叫《易经》,而是说《周易》包括了《易经》与《易传》,这又是一种对《周易》的说法。按《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了《易经》和《易传》,《易经》就是“六十四卦”里的卦辞和爻辞。不过《中国哲学史》在解释《周易》时,增加了前置词,即“现在的”,这就可以推定“过去的”《周易》不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