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 (第2/3页)



    “二十二、纯洁英武的勇士,亨通,小心行事,有利于进步与向上。

    勇士舍车而徒步,展现了勇士威武健壮的体魄。勇士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勇士又刚柔兼备,前途美好吉祥。勇士老当益壮,乘着雪白的骏马,不是为寇,而是娶亲结婚。勇士解甲归田,回到了家园,虽得微薄的布帛,作为安家的费用有所困难。然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勇士晚年迎来了吉祥平安。勇士纯洁一生,一尘不染,无怨无恨。”

    《贲》文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贲》文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甘愿奉献的英武勇士形象。阅读此文仿佛一位保家卫国的勇士,是那么高大,纯洁无暇的形象立在眼前。从舍车徒走,到把青春年华献给国家,又到发须斑白,才归田迎亲,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可得到的是一生平安,晚年吉祥的生活。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样的勇士精神,应当歌颂与倡导。这篇文章也是我国人物白描写作上的开山之作。短短几段,如同一篇小小说,却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勇士形象。

    《贲》不仅是篇文论,又是一首诗,即诗体式的写作手法。我们不妨把这篇文章恢复成诗体式来看一看。

    “贲其趾

    舍车而徒

    贲其须

    贲如濡如

    永贞吉

    贲如皤如

    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贲于丘园

    束帛戋戋

    吝,终吉

    白贲无咎”

    我们知道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更准确地说,最早是《诗经》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赋是诗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贲》文犹如一首诗,作者运用“赋”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一位勇士高洁的一生。

    《周易》一书里有不少的篇章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因原创《周易》经我们考证是产生于西周后期,无疑《周易》一书受到早期“诗”的影响。

    如《周易·井》文同样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改邑不改井

    无丧无得

    往来井井

    汔至亦未潏

    井羸其瓶

    井泥不食

    旧井无禽

    井谷射鲋

    瓮敝漏

    井渫不食

    为我心恻

    可用汲王明

    并受其福

    井甃无咎

    井冽寒泉

    井收勿幕

    有孚元吉”

    《周易》虽有诗之体,诗之语,诗之韵,但《周易》毕竟不是诗歌的汇集,而是文,即是论说文。

    我们看《周易》第四十八篇《井》文的原文是: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凶。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谷射鲋,瓮敝漏。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甃,无咎。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若把《井》译成今文是:

    “四十八、封邑改变了,而水井没变,一样的为人们所用,无失也无得。而往来水井的人取水不断。

    水井的水干枯了,井上也没有了汲水的绳索,又毁坏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水井里淤满了污泥,不能食用,陈旧失修的水井连鸟儿都不来光顾。井底能射到蛤蟆,汲水的水瓮又敞开了泄漏。水井不淘去污泥而不能食用,为此我感到难过。(水井)可用来取水了,是君王的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祉。水井用砖重新修固,没有过失。清凉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汲水后不要覆盖井,有爱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这个世界就无比的美好。”

    《周易·井》篇是通过水井来象征政治上的养民,爱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样失修,就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这是宣扬“民本”思想。即王制里的民本思想。这对后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养民,爱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学的根本。本篇以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伟大英明君王的出现,来扭转乾坤,使国家走向太平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伟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给百姓修井的人。

    可《周易》在阐明事理时,并不是以准确的概念和判断、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呈现,而是运用比喻说理的方式,即诗歌的语言,这就是诗性思维下的产物。

    而《周易》里如诗的篇章,莫过于《渐》了。我们且看原创《周易·渐》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我们若去掉《渐》文里的“判词”,那么《渐》文无疑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渐》

    “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无咎

    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利御寇

    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鸿渐于阿

    其羽可用为仪”

    我们再把这首优美的诗,译成今文,看看作者歌颂了什么?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河岸上

    远征的年青啊

    处境虽然艰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