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首辅_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同求逼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同求逼诗 (第3/3页)

各位凑个趣,诸位以为如何?」

    这席间只有赵重弼知道他那首「寄傲余今夕」的,心里不信他毫无急智,但又想听听自己这位少年部下破敌后做了怎样的诗,便笑着说:

    「你且说来听,若是好便放过,若是不堪的还需完成今晚的功课才行!」

    「对、对!」听赵重弼这样发话,其他人便让步。于是李丹走到书桌那里,将笔来重新舔好墨,写道:

    北望关山户叠重,甲衣清寒五更生。

    将士斗志冲霄汉,旌旗如浪卷敌戎。

    众人看了都道不满意,赵重弼说没法子,按方才讲的,且罚一杯,再重做一首。李丹只得照办,喝了酒写下,念来时却是首《忆江南》:

    江声

    急,千尺卧龙纹;

    锦帆牙樯争渡口,轻舟渔火乱山昏。

    潮打白鸥群。

    满屋的人都笑了,赵重弼佯怒拍下桌子:「咄,你这猢狲这是做的什么?吾等酒令是作诗,如何拿个词来凑齐?罚一杯,快快重新写来!」

    「唉,就说不擅长这个,偏要为难我!」李丹摊开手,却依旧喝了酒,乖乖地去重新写了一张纸,拿来就给小厮念道:

    古塔巍峨压巨鳌,摩挲曾记对洪涛;

    僧归竹院江初敛,人语渔歌月未遥。

    长桥落日千帆静,水映鹭鸶更窈窕;

    本来古渡少烟火,半天星斗鸦满梢。

    「唔,差强人意,但也还算可以了。同求以为如何?」赵重弼显然打算放过李丹,所以看向张平。

    不料张平睁开眼挥手道:「这算什么,温柔绵软,哪里有半分你李三郎马上击贼、马下擒首的风范?算不得好诗!」

    话音才落,李丹「咕」地喝了朱二爷给他刚斟的酒,开口道:

    天家章南锦峰城,跨云长桥万里平;

    铁骑踏得敌戎破,归来桥头戏啼莺。

    张平眨巴眨巴眼睛,才说:「还好,只是……最后这句还是软了。」李丹又喝一杯说:

    将军百战度桥归,杨柳尚青水不回。

    曾记埠头绵绵雨,哪有云桥如山巍?

    「唔……。」张平抚着胡须还未说话,李丹一揖到地:「同求兄饶过则个,明日我亲笔画一幅《长桥落日图》与君赔罪可好?今晚还有军议,委实不敢再喝了!」

    见他求饶,满屋大笑,赵重弼也来打圆场。张平便要李丹将后面几首诗都写了,又叮嘱明日要得那幅画,这才摇摇晃晃地由小厮扶着送入后院去歇了。

    主角不在,又听说今晚还有军议,来宾便纷纷起身告辞。赵重弼上了车,叫李丹也上来。

    他显然喝了不少,用胳膊肘支着身体在杌子上,手托着腮,喝了一杯李丹给他沏的酽茶,皱皱眉说:「这样苦的东西能解酒?」

    「大人试试呗,反正没坏处。」李丹喝得红光满面,好像很兴奋的样子。

    「你这猢狲是有话要说,憋了半日对不?」赵重弼冷笑:「你接旨那会儿吾就瞧出来了,现在没人,你可以问啦。」

    「大人明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关于上饶的郡王爷。」

    李丹才说完,就听赵重弼叹口气:「唉,吾不是让刘喜告诉你了?丰宁是陛下潜邸时的玩伴和陪读。」

    李丹目光闪了下,赶紧说:「这个刘喜倒是说了,问题是……皇上不知道上饶已经被切断,北线官道不通这些事吧?我在想这个旨意,可怎么能把人救出来呢?

    再说,王爷是定海针呀,他在官军士民肯定奋勇,若知道他离开了,不会士气一落千丈么?」

    「你说的这些吾都清楚。」赵重弼又叹口气:「可无论如何,你必须把他从乱匪堆里拎出来不可!」

    「这、这是为何?」

    「自小皇太后就喜欢郡王,待他如亲子一般。如今圣诞将近,你难道让皇上在大好的日子里给太后个噩耗?而且还是本朝立国以来第一个失陷的藩王,那是会震动朝野的!」

    「皇太后圣诞我能理解,可要说震动朝野,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了?」李丹压低声音,有些不敢相信地看向赵重弼。

    不过他也知道,赵重弼自小熟悉礼仪和朝廷事务,应该不是个嘴上不把门乱说话的人物。

    果然,赵重弼观察了下周围,也同样压低声音说:「我给你分析下朝廷现在的情形,你就明白我所言不虚。

    这件事处理好了皆大欢喜,处理不好朝野震动,不但内阁必须集体辞职,而且因此引起的连串反应会持续好久。

    朝廷如果没有稳定、有力的在管理,内、外都会引发动荡。刚刚亲征不久的皇帝陛下就会有危险,你明白吗?」

    「呃,」李丹直接摇头:「卑职不明白。大人你好像越说越厉害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李丹看来,全国有二十三位郡王,就算丰宁级别高是郡亲王,由于他就会天下大乱,这说法未免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他觉得被赵重弼一唬,自己的酒都吓醒了一半!最新网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