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 李自成:贵人识得额()?张献忠:七杀碑!李治:关我屁事?! (第4/4页)
这上面多费口水。 “是。” 天启帝行了个礼,又是深吸一口气,虽然表情看起来沉重,但实则心中轻松不少。 以往。 这些事情,他只能憋在心里一个人承受,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只能起来做木匠活,只有跟木头待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心才能平静一些。 而现在有这么多祖宗给自己出法子,还有天上仙人相助,顿时颇有一种开挂的错觉。 “自萨尔浒之战后,金国大汗努尔哈赤接连攻克了铁岭、开原、辽阳、沈阳,并于去年将金国都城迁至沈阳,改沈阳为盛京,辽东大部分之地也都已经落入金军掌控之中,当下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足有接近二十万之众,兵强马壮、粮草丰足。” “为了稳住辽东之局势,我在天启二年,以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耗费四年,于辽东构建了抵御金军的关宁锦防线,这一道绵延两百里的防线,也是山海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正月之际,努尔哈赤率主力对这道防线发起冲击,最后被我军败于宁远,我朝取得宁远大捷,暂时稳住了辽东局势,并联合藩属朝鲜国与蒙古诸部,从左右联合封锁金国。” 话音至此,天启帝便是不再继续开口了。 辽东这地方的战况,大致就是如此,不过有几点,天启帝在说的时候显然是刻意避开了。 比如。 孙承宗因为柳河之役的波及,被阉党攻讦。 为了平复朝局,天启帝暂时将孙承宗给撤回了前线,调回了朝廷。 而孙承宗离开辽东,这也是努尔哈赤敢对发起关宁锦防线发起攻势的主要原因。 又比如,宁远之战的核心在于袁崇焕和满桂这帮被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誓死守土,才会有最终的大捷。 若不然,这会孙承宗耗费心血构建的关宁锦防线早就已经彻底崩溃,天启大明也就只剩下一个山海关可以守了。 提到关宁锦防线,就不得不顺带提一下孙承宗。 孙承宗,官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武双全,相貌奇伟,是天启帝的老师。 天启二年,孙承宗主动请命前往辽东前线。 上任之后的孙承宗,汰逃将,肃军纪,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亲手构建了关宁锦防线,并且一手培养提拔了诸如袁崇焕、满桂等将领,打造出能与金军面对面野战的关宁铁骑。 这一番cao作之下,将原本已经濒临崩溃的辽东局势稳固下来,有孙承宗在辽东,努尔哈赤数年不敢再攻,为大明打造了反攻灭金的基础。 “这么听下来,你这一朝的关外情况倒也不算很糟。” 说这话的人,是老朱棣。 老朱棣捏了捏自个的胡须,眼中有着自信之意。 毕竟,当下天启这关外情况,比起他当年靖难只有八百人的局面,这些都不过算是毛毛雨。 “如果是努尔哈赤继续在位,十年之内,只要天子对辽东策略的坚持不变,后金很可能会被蚕食扑灭,大概率不会出现建奴入主中原之景。” “只是。” “接下来的建奴之首,并非是努尔哈赤,而是皇太极。” 季伯鹰淡淡开口。 看起来建奴虽然只是换了一个老大,但实际上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的汗位交替,却让以八旗起家的女真金军,脱胎换骨。 老朱阿标,以及三个朱棣,其他的天子储君,听闻此言,纷纷都是听的皱起了眉头,下意识想听仙师解释其中缘由。 这皇太极究竟是做了什么,竟然是能够让建奴突破上限,竟然能够得到仙师这般评价。 正当这时。 哐当。 二楼雅间的门,骤然被撞的哐哐响。 突然的声响,众人都是下意识仰头望去,只见一道人影,透过窗纸,隐约可见的被强行摁着趴在这木门之上。 从中。 “李二,你弑兄逼父,天人公愤!” 武则天愤怒的声音,带着极致压抑着的屈辱。 “一边骂,一边抽!” “好激烈啊!” “好变态,我好喜欢!” 隆庆小蜜蜂的眼中透出渴望,不禁想起他当年败火的场景,嘴瓢般的自我感慨了起来。 好在嘉靖神仙等人这会都被二楼动静吸引,不然非得逮着小蜜蜂给胖揍一顿。 就连老朱和老朱棣等人,这会心神都是不由再一次被二楼雅间的动静吸引。 这对老夫老妾,又或者说老公公和老儿媳妇,实在是太能闹腾了。 季伯鹰眉头微皱,瞥了眼二楼。 心中一声长叹。 这家庭纠纷,最为难搞,尤其是和事佬这个角色,只能让他们家里人来解决调和,一直在这里闹个不停,太影响上课了。 ‘不破不立。’ ‘只能矛盾外引了。’ 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那就是创造新的矛盾。 季伯鹰思绪想定。 刹那。 眼前光幕亮起,在选召天子的这个功能中,季伯鹰锁定了另一个名单。 「李治」「空闲」 —————————— pS:后接彩蛋,关宁锦防线。 pS:兄弟们觉得,天启的皇太极该怎么搞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