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_第四百五十九章,一九七七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九章,一九七七年 (第6/6页)

点、敬哥儿和风火轮三个孩子,出力也不少。

    反倒是许大年这个当长辈的,偷jianian耍滑,被老许骂了好几次。

    转眼第二天,祠堂这边,一场祭祖仪式,正在进行当中。

    祭品是烤乳猪、大公鸡等等,还有苹果、糖果等等之类的东西。

    西水村的村民,对祭祖没什么感觉,反倒是盯着这些祭品,不停地咽口水。

    他们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见过这么多rou了,实在是太诱人了。

    明明西水村很穷,可越是贫穷的地方,孩子越多。

    这就非常奇怪。

    “mama,他们好可怜呀。”

    许一这个小家伙,看着西水村的小孩,都没鞋子穿,小脸还脏兮兮的,不由面露不忍。

    “早知道,我带我的那些旧鞋子过来给他们好了。”

    秦淮茹温柔笑了笑,摸着她的小脑袋,轻声道:

    “你放心吧,你爸爸肯定会处理这件事的,不用你来cao心。”

    作为老许的老家,许多年肯定不会旁观的。

    以前也跟这些村民没有过多接触,但只要他们不傻,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祭拜祠堂的事儿,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是找一找先祖的坟墓,然后清理杂草,接着继续祭拜。

    南方的宗祠文化,很兴盛,讲究寻根问祖。

    当初建国之后,就有不少华人华侨从南洋等地返回白云城这些南方地区,寻找自己的祖地。

    反观北方,几乎很少听说这些事儿。

    三十多年没有人打扫,老许看着坟头上已经长了几颗碗口粗细的大树,瞬间老泪纵横了。

    这是他老母亲的坟墓,不远处就是他老父亲的坟墓。

    “儿子不孝啊!”

    老许跪在坟头前,哭得很是伤心。

    许多年给了小豆包和小团子一个眼神,让她们俩去搀扶老许。

    他年纪上来了,可经不起这样的大悲了。

    接下来,许多年几兄弟开始清理坟墓的杂草和树木,小不点三兄弟也挥舞着镰刀和锄头,十分卖力地干活。

    这是清明节的传统。

    看着已经一米七几的孩子们,许多年心中欣慰不已。

    多多少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了。

    清理完坟墓之后,这才露出了这座坟墓的全貌。

    其实就是一个石头砌成的坟墓,只不过,石头早已散落一地,变成了小土包。

    老许又挣脱开小豆包她们,然后亲自来砌这座坟墓。

    大家都挺诧异的,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手艺。

    忙活了小半天,坟墓这才恢复了七八分当初的样子。

    放鞭炮、洒纸钱、点红烛、摆祭品,然后开始祭拜祖先。

    一套流程下来,大家都已经累得不轻了。

    “老五,你们回去吧,我就留在这里了,你记得让人运来砖块水泥这些,我要盯着他们帮忙,把你爷爷奶奶的坟墓修缮好.”

    结束之后,老许却想赖在西水村,不离开了。

    许多年没答应,这怎么可以呢?

    虽说他可以理解老许多年未归,想要在西水村多待一些时间,弥补过去。

    毕竟只有在父母坟前,老许才是当初那个孩子。

    但老许已经七十多岁了,许多年可不放心他一人留在这里。

    然而,一直还算听话的老许,这一次,却格外固执己见,死活不愿意离开。

    周红梅也拿他没办法,更别说其他人了。

    见状,许多年沉吟过后,便道:

    “既然这样,那就我留下来陪你吧,妈你要留下还是跟小茹她们回港岛?”

    尽孝这件事,可不能嘴上说说,得看具体行动。

    “我也留下来吧。”周红梅无奈地说道。

    她自己一个人回港岛干嘛去?

    肯定要跟老许待一起啊,这么多年了,他们老两口可从来没有分开过。

    现如今上了年纪,一旦分开,很有可能就真的永远分开了。

    因为古稀之年,谁也不敢保证明天和意外,那个先到。

    这个年代,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并不是很常见。

    此时的内地,平均寿命是提高了不少,可也只是六十五岁左右啊,并不算很高。

    去年的时候,连着走了好几位领导,他们也都是七八十岁罢了。

    周红梅可不认为,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比文津街那些领导,还更加长寿。

    既然两位老人留下来了,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秦淮茹带着孩子回港岛去了,康时清也跟着离开了。

    只有许多年继续留在这里,不时地跟县城和市里的领导联系。

    其实,市里的领导,也都经常跑来西水村这边。

    跟随着一起过来的,还有从白云城那边调集而来的挖机、推土机、装卸车等等。

    以及众多工程技术员,甚至还有明显是从港岛那边过来的高材生。

    一条从西水村,直通白云城的路,已经开始了规划建设。

    既然是高速公路,那么肯定是需要征地的。

    而且,许多年一开始的规划,就直接一步到位,双向四车道的大马路。

    一百亿港币的投资,未必足够,只能说是一边修建,一边确认,看看需要多少钱,然后随时加码。

    从白云城到西水村,全程将近两百公里的路程。

    如此宽敞的道路,或许在七八十年代,真的是钱多烧手了,但八十年代末期,绝对不会这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