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路灯下的少年_生意好,挣了好多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意好,挣了好多钱 (第2/3页)

间自动倒班。什么时候这个班下了,下一班就补上去。也就是说,推班推到几点那么就几点上班。推到凌晨两点,那么就凌晨两点,推到凌晨三点,那么就三点上班……

    正是因为这样,年轻人谁愿意干这个呢?干这个活计儿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身上都担着一家人口粮的中老年。

    因为工厂多,工人少,这些工人个顶个不好侍候。说的轻了,人家不搭理你。说的重了,人家拍拍屁股就走了。反正到哪里都能找活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同样适用于腐竹厂。厂里人一多,今天这个捏皮儿的和那个管炕儿今天吵架啦!那个老娘们又和这个工人搞破鞋啦!反正一天到晚都是鸡飞狗跳的,弄到最后就要给“包锅”的老板穿小鞋。

    所以活儿不好干,人更难侍候。而且河南人做出的腐竹大多都是低档货,多是经过经销商批发给菜市场,再由菜市场卖给饭店。不像南方腐竹大都走高端,走出口,供货给各大超市。

    因为竞争激烈,所以需要加淀粉来降低成本。玉米淀粉没有筋性,加入的多啦!腐竹便容易脓,腐竹不好价格就低,价格越低淀粉加的越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到最后客户不买单,货物就砸在自己手里,资金周转不动,导致贱卖货物,赔的卖房卖车。

    这种情况在腐竹行业景气的时候并不明显,可随着日后竞争的白热化,这种情况成为常态。而杨叶家进去腐竹行业的时候,也是这个行业的最后高潮。

    而这时杨叶觉得,专业的问题应该找专业的人去解决。只要能找点化工方面的人才去咨询一下,腐竹脓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啦!

    可是去哪里寻找这种人才呢?杨叶想起了华哥。杨叶家前两年因为市场拆迁,所以租用华哥家的铺子。他家是批发花生米的,而他是位高材生,以前跟着他的老师混。但华哥觉得跟他的老师混,落不了几个钱,于是便接手了自家的生意。

    市场上像华哥这样的人,杨叶见多了。毕竟现如今的社会,大学生太多了,不像以前那么金贵啦!

    杨叶和华哥关系不算很铁,但是也算面熟。他给华哥拿了一条芙蓉王,并说明了来意。华哥收下了东西便爽快的答应了帮他找人。

    因为华哥觉得,如果找人把腐竹脓的问题解决啦!说不定从这上面可以赚大钱,其实华哥的想法并没有错。如果当时腐竹的问题能在他手中解决,那么发点财确实不算什么。

    于是华哥带着杨叶便到了杨凌的一所农业大学,华哥告诉杨叶:“农业大学就是专门以研究农业为主的大学,这里有专门搞食品添加剂研究的。”

    华哥还专门交代杨叶:“一会儿到了大学里,一切让他说话,千万不要和见面的教授谈酬劳。因为大学的教授一般都有兼职,如果心情好,顺手就给你把忙帮了。但是如果谈钱的话,这些人是看不上那一星半点儿的。”

    杨叶重重的点了点头,因为他知道华哥的话绝对有道理。他以前就是跟着他学校的教授混的,这里面什么道道儿他门清。

    到了大学里面,他们见到了研究食品的王教授。王教授戴着眼镜,留着小平头,个子不算太高,说话有股子腼腆的味道。毕竟是搞科研的,都是这气质,不可能像生意人一样,第一次见面就跟失散多年的亲戚一样。

    杨叶不好意思让王教授白帮忙,特地给他准备了两条中华。王教授表示他不抽烟,让他把烟拿回去。杨叶便说道:“没事的,王教授,可以给亲戚们拿过去。”

    王教授听他这样说,就勉强收下啦!杨叶就把遇到的难处向他说了一遍。

    王教授说道:“看来做生意确实不容易呀!但是科研是件很精细的事情,任何数据都要精准,要研究不是一天两天的。你留个地址电话,这两天我正想带学生去实地考察,正好你来啦!我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就会带学生过去。”

    华哥和杨叶告别王教授,便开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华哥嫌杨叶开车慢,他让杨叶停车,自己开了起来。

    华哥对杨叶说道:“兄弟,你这小思域可以呀!一加油门蹿的真快。你回去后不要着急,慢慢等着。如果人家打电话过来啦!你就开车过去接下,明白吗?”

    杨叶冲他点点头,华哥接着说道:“兄弟过来一趟,也算长见识了吧!不亚于在大学上了一课,你这初中毕业的也算补充文化啦!”

    杨叶没有上成学,心里本来就很自卑,华哥的话无异于往他的伤口撒盐。但是没有这家伙,自己也确实办不成事,杨叶虽然心中有气,但也只能憋在心里。

    回家后,杨叶对苗圃说道:“这华哥也忒不会讲话,哪疼往哪戳,别说教授啦!四医大的博导我不知道见多少个啦!有本事的有几个?。”

    起码在这个时候,苗圃和杨叶的感情还是说的过去的。她劝慰道:“行啦!别气啦!赖好人家把忙帮了。”

    杨叶这几天也没有闲着,而是买了一本关于豆制品加工的书,没事研究研究。

    过了两天,王教授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便让杨叶开车去接他,杨叶接到电话十分兴奋,要知道加工厂那边的情况已经拖不得了。

    杨叶第二天一大早便出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