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好,挣了好多钱 (第3/3页)
十点还没到,他已经下了高速。当他见到王教授的时候,他身边还有几个学生,他们是跟王教授一块去观摩学习的。 王教授的本意就是历练下学生,否则不会看得上杨叶家这种小工厂的。要知道他经手的科研项目都是以千万为单位的。
王教授到了以后,杨叶没有急着让他去工厂。而是先请他吃了顿饭,算是尽尽东道主的义务。 吃完饭后,杨叶便带着他们参观了工厂。王教授已经是五十岁的人啦!心性还是很稳重的。但是身边的学生看见了腐竹厂,还是很新奇的,一个个像小麻雀样儿叽叽喳喳的。 王教授对他们那群学生说道:“腐竹这东西学名叫做蛋白质凝膜,营养价值是很高的。他们食品厂用水蒸气加热被打熟的豆浆,豆浆的表层与空气温度差别很大,之后便会结成膜。他们的打浆机是三段过滤式,这也大大提高了出浆率……” 王教授用专业的术语讲述了腐竹的生产过程,杨叶因为之前预习了不少功课。所以他说的话,杨叶还是能听懂的。 等到王教授说完话,杨叶问道:“王教授,我前两天也买了本书钻研了下。书中说水质对于腐竹来说很重要,如果能降低水的硬度是可以提高蛋白质溢出率,从而提升腐竹的筋度。让腐竹不脓是不是可以从这里下手呢!” 王教授说道:“你这个提议非常好,很有可能问题的症结就在这。如果要降低水的硬度,就要用树脂罐置换出水中的钙离子,网上有很多卖树脂罐的。但是要得到确切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我们先回去,你把你们厂做腐竹用的黄豆,水,增筋剂,通过快递都给我发过来。我这两天做下实验,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杨叶听他这么说,急忙向他表示感谢。他本来还准备招待王教授他们吃晚饭,可他们却不肯久留。杨叶见他们真没空,就开车把他们一行人送了回去,顺便给他们拿了两箱头层腐竹算是一点心意儿。 过了两天,王教授给杨叶打电话说:“小伙子,我们做了几次实验,初步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水质上,你可以在这个方向上用点心。但是我们的时间有限,能做实验也有限,所以我不敢给你百分之百的保证。至于你想怎么做,还要看你的选择。” 杨叶听完他的话,脑子有点反应不过来。王教授模棱两可的话,让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缓了一会儿,杨叶还是客套的说道:“行,我知道了。王教授,我自己考虑下。谢谢你的cao劳。” 挂了王教授的电话,杨叶给华哥打电话说了事情经过。华哥对杨叶说道:“兄弟呀!人家大教授能伸伸手就不错啦!既然他这么说啦!你就试试吧!权当碰运气啦!” 听了华哥的话,杨叶也觉得没毛病。于是他在网上购买了软水罐子。对于这套设备杨叶的父亲确不以为然,因为以前从没有人这么用过。 杨叶的父亲当着厂里管事说道:“真是没事儿找事儿,还不嫌事多。” 对于父亲的态度,杨叶十分厌恶。因为不管这套设备有用与否,既然买了回来,就应该试一试,也好有个结果。生产的第一要素一定是科学和专业的知识。他们这群泥腿子眼界太短,看不到这一层。 这套软水设备用的并不顺利,因为得不到父亲的支持。厂里的管事连水都懒得给他放,杨叶如同一只上蹿下跳的猴子一样儿。这让本就腼腆的他羞愧难当。 虽然这套设备最后也用了几次,但是因为不能全天使用,所以谁也确定不了这软水罐子的作用多大。再加上这设备需要不停的更换树脂,原材料消耗很大,最终这套设备还是被放弃了。 不过他们家的困难却迎来了转机,因为食品化工厂最近托运过来的增筋剂还挺好用,腐竹脓的问题竟然得到了解决。毕竟化工厂也要赚钱吃饭,如果新型的增筋剂再研究不出来,他们也要喝西北风啦! 而这只是杨叶家好运的开始,在下半年,由于国家的环保政策。全国开始整顿食品加工厂,所以大部分腐竹厂被迫停业整顿。 但是一个地方一个政策,户县这里却没有受到影响。腐竹厂的大面积停产,直接造成了腐竹的紧缺。腐竹的价格是蹭蹭的往上涨,利润是以往的几倍。 腐竹的利润加上杨叶家别的产业,他家此时一天可以挣一万多,面对如此多的进账,让杨叶非常的不适应,他对苗圃说:“媳妇儿,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呀!” 苗圃也对他说:“你跟我的感受一样,我也迷茫的很,不知道这钱咋花。” 这样的行情虽然只持续了小半年,不过杨叶家也算是发财了。第二年,随着腐竹厂的大面积复工。腐竹的价位又慢慢的被砸了下去。腐竹行业慢慢又呈现了白热化的竞争。 随着利润越来越微薄,杨叶家又剑走偏锋。在杨叶的建议下,父亲和母亲就开始加工起了高档腐竹,这样就避免了恶劣的竞争,利润一度还是可以的。 那里年,杨叶家真是把钱挣美了。可是钱这个东西是需要驾驭的,才不配位,再多的财富也会得而复失。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杨叶家并没有打理好这几年挣下的金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