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认同感 (第2/3页)
已。 辜鸿铭反倒如痴如醉,甚至念念有词: “我有一个梦想……” 过了两分钟,演讲结束。 郑观应问:“刚才那是什么?在英国,有人会在火车上演讲?” 辜鸿铭摇摇头, “我也不甚清楚。只是,那篇演讲的内容实在是……不行,我得去看看。” 他已按捺不住好奇心,推门而出。 郑观应犹豫了片刻,还是快步跟上。 两人一路朝那篇演讲的“发源地”走去,沿路经过的所有包厢,里面几乎都坐着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看到两个中国人,也投来好奇的目光。 窃窃私语声四起, “是中国人。” “啊,跟陆教授来自相同的国家?为何感觉他们的气质和陆教授完全不同啊?” “你这么问我,我问谁去……” “对了,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中国人,不会是瞎猜的吧?” “当然不是瞎猜的!你看他们的辫子!” …… 郑观应不由得诧异。 他曾去过比利时、英国、法国, 以往,这些白人虽然会对亚洲人好奇,偶有指指点点,但从来不会这样叽叽喳喳个不停, 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辜鸿铭却明白,学生们所提到的“陆教授”正是陆时。 前段时间,他一直通过报纸关注陆时,直到郑观应赴英,他才不得不充当翻译和牌搭子,没时间再读报,断了对陆时近况的了解。 郑观应低声问:“这帮学生为何这么看我们?” 辜鸿铭轻笑, “大概是因为有厉害的同胞在海外受到了认可吧。” 郑观应忍住翻白眼儿的冲动,说:“鸿铭,你这么自夸可是有些过分了吧?” 辜鸿铭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我没说自己。” 他指指前面的包厢,说:“一会儿再跟你聊这个话题,我想先看看那篇演讲出自何方神圣。” 两人继续往前。 没想到,他们的目的地包厢中坐的也是几个大学生。 辜鸿铭诧异, 现在的英国年轻人的志向竟然如此远大,动不动“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种话? “嘶……” 辜鸿铭越想越心惊。 另一边,包厢内的年轻人也在好奇地看他们。 双方对视。 良久,一个英国学生问道:“中国人?” 辜鸿铭和郑观应点头。 见两人承认,那帮英国学生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变成了兴奋, 立即有人说道:“你们和陆教授来自同一个国家!真是太好了!” 所谓“爱屋及乌”, 郑观应能明显感觉到这帮学生对“陆教授”的尊敬。 只不过,中国人在英国当教授…… 这特喵是什么天方夜谭?! 百思不得其解。 郑观应碰了碰辜鸿铭的肩膀,低声问道:“鸿铭,你自批‘生在南洋,学在西洋’,最近又在英国游历二个月有余,可曾听过哪位姓陆的先生精于学问?” 辜鸿铭没有回答他,而是问那些学生, “你们说的可是陆时?” 众学生点头。 其中一人说道:“没错,刚才那篇演讲就出自陆教授在剑桥的演讲。” 郑观应有点儿懵, “你们说……演讲出自演讲?” 他以为自己的英语太差劲,没有听明白。 那名学生似乎也觉得自己说的有一些拗口,随即对同伴说:“科曼,你把整理出来的笔记给人家看看。” 叫科曼的学生明显有点儿不情愿, “这……我……” 辜鸿铭说道:“你好,我叫辜鸿铭,是一名译者。看你如此尊重陆教授,应当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愿意用随身的《论语》或《中庸》译本与你交换。” 学生们都有点儿懵, 他们看辜鸿铭在提到名字的时候颇为自得, 可问题在于…… 辜鸿铭是哪位? 众学生不由得面面相觑。 终于,有人说道:“今日陆教授演讲的标题是《信、达、雅》,主题正是……” 话音未落,辜鸿铭便说道:“那不是严复先生提出来的‘译事三难’吗?陆时……咳咳……陆教授演讲了这个?” 他这么说了,学生们才相信他真懂行。 科曼犹豫片刻,说:“今天陆教授演讲的主题正与翻译有关,符……额……胡先生又是一名译者,感兴趣也是理所当然的。我可以把我做的笔记给你,但你不能让它污损。” 辜鸿铭:“……” 沉默不语。 见他不说话,科曼不解道:“胡先生?” 第一次“胡先生”还有可能是嘴瓢; 第二次“胡先生”就只可能是科曼真的不认识辜鸿铭。 辜鸿铭想到刚才自我介绍时胸有成竹的样子,顿时觉得生无可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