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认同感 (第3/3页)
d='gc2' class='gcontent2'> 他灰溜溜地接过笔记, “谢谢你。” 科曼点点头,随后介绍起了今天整场演讲的经过, 从陆时以叶芝的《当你老了》开篇, 之后引出英汉之争, 再然后是《我有一个梦想》, 最后是那首诗。 …… 科曼一件一件地讲过来,尽量不遗漏。 刚开始,辜鸿铭还“嗯嗯啊啊”地回复几句,可后面就渐渐没了声音, 因为他的注意力已经全都集中在那篇演讲稿上了。 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蓦地,有两行泪水从眼角滑落下来,顺着脸颊滴在了稿纸上。 科曼张嘴欲言, 但旁边的同学拉住了他,摇摇头。 科曼叹气,心说罢了, 反正自己只是整理了初稿,回去之后还要和其他做了笔记的同学校对整理,脏就脏了吧。 一时间,整个包厢内没人说话, “……” “……” “……” 寂静横亘在所有人之间, 外面的喧嚣吵闹似乎和包厢中的氛围没有任何关系。 不知过了多久, “呼~” 辜鸿铭发出一声叹息。 郑观应对英文没有那么敏感,但也能察觉出这篇演讲稿的力量,说道:“真好……真是好啊……” 辜鸿铭摇头, “不,你不知道它有多好。” 说完,深吸一口气,用汉语念道: “ ‘我梦想有一天,在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共叙手足情谊;’ …… ” 英国的学生们虽然听不懂,但是大受震撼, 陆教授说的不错,在韵律上,汉语确实是有东西的,有些地方甚至比英语更强。 而作为中国人,郑观应的感触却要更深, 表面上,这篇演讲讲的是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罗得西亚、缅甸、印度,没有一句提到中国, 可是,真的如此吗? 尤其是那些“平等之声”的段落,一个中国人的演讲稿,说的难道不是他心中所想? 过了一阵,辜鸿铭念完了汉语的版本。 他将稿件还给了科曼。 科曼说:“陆教授的这篇演讲,明天应该就会见报。” 辜鸿铭点头,问道:“你们是?” 众人七嘴八舌地回答,有说是伦敦政经的、也有说是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 他们集体包车去剑桥听演讲,回来的时候却是分散行动。 辜鸿铭再次道谢:“谢谢。” 随后,他和郑观应失魂落魄地一起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包厢。 两人相对无言。 车窗外的景色匆匆而过, 渐渐地,火车开始减速了,外面有些心急的学生已经走到了过道上,闲聊的同时时不时地踮脚眺望第一节车厢,看有没有乘务员出现。 郑观应忽然开口了, “鸿铭,看样子,你知道这个陆教授?” 辜鸿铭点头, “你之前不是一直问我斗地主是谁发明的吗?” 郑观应:??? 他人傻了。 本以为这是德国人或荷兰人发明的游戏,没想到真正的发明者是一个中国人, 最离谱的是,这人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全才, 一方面,能发明纸牌游戏; 一方面,能做那种极具煽动性、塑造凝聚力的演讲。 辜鸿铭说:“他叫陆时,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 他没介绍陆时的其它作品, 因为无论是,还是戏剧,都偏娱乐,远远没有《枪炮、病菌与钢铁》给人来得震撼。 果然,郑观应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仿佛能吃下去一整个桃子。 过了一阵,他忍不住问:“陆时在演讲中说道,‘如果英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你说,他是不是真的为了英国好?” 这是一个颇为诛心的问题。 辜鸿铭却很是轻松地摇了摇头, “不会。” 他和陆时接触过,能感觉出陆时只是瞧不上清廷,却有很强的身份认同, 换句话说,陆时的眼中,清廷只是清廷,代表不了什么。 郑观应点点头, “说的是,刚才我听那个叫科曼的学生说,陆时在演讲时表达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观点,我十分欣赏。” 所以说陆时非常神奇, 英国人觉得陆时真是为了大英好, 中国人却认为陆时有很强的身份认同。 辜鸿铭说道:“等着到了伦敦,我想登门拜访。正翔,你要与我同去吗?就明天。” 郑观应说:“好!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