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_第205章 李广案终(万字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 李广案终(万字章) (第4/6页)

“常爷,你发财啊。”

    常风笑道:“这话可不能乱。是朝廷发财。”

    李东阳点点头:“对,朝廷发财。怎么样,抄出了多少银子?”

    常风答:“银票、现银五万。黄金一千。”

    李东阳一拍手:“噫!好!今年春,鞑靼王子有侵占贺兰山之意。西北军情如火,需要海量的军饷钱粮。”

    “这笔意外之财,能解一解户部的燃眉之急。”

    常风问:“皇上有旨意,将李广家财没入太仓国库嘛?”

    李东阳正色道:“皇上口谕。罪宦李广府邸金、银,尽数入太仓国库。其余田产、珍宝等项,一律变卖,亦入国库。”

    常风惊讶:“一两不进内库?”

    李东阳发自肺腑的:“当今万岁是千古明君。从不考虑内库存银的多寡。只考虑国库。”

    “常风,你真有本事啊。一就抄出白银五万,黄金一千。不愧是抄家总旗出身。”

    常风微微摇头:“这点钱,只是李广家财的一部分而已。我们抄出了一本总账。”

    “总账上记录,李广家财白银三十一万两。黄金一万两。”

    李东阳听到这个数字,狠狠的挥了下拳头:“巨蠹!”

    常风道:“李阁老,明早您先让户部派人,将已查抄出的银钱交割。”

    “我向内阁保证,三日之内,李广家财一两不差,全部交到国库。”

    自古以来,g都是不能乱立的。

    翌日,梁藏、井藏、粪藏查抄完毕。又得银五万,黄金两千两。

    第三日上晌,板藏、翻明财、异藏查抄结束。得银三万。

    跟李广家财的账面数字还差了十八万两白银,七千两黄金!

    常风有些发急,他亲自下场,重新走了一遍八藏的抄家流程。

    然而却一无所获。

    常风大惑不解:“难道,李广的财产有一部分藏在了其他地方?”

    钱宁建议:“是不是问问谷大用?”

    常风点头:“嗯,去把谷大用找来。”

    不多时,谷大用来到了常风面前。谷大用故意带了一条绣着莲荷的腰带。

    常恬在郡主府闲着没事儿就爱绣腰带。一个月绣十几条送人。莲花、荷花图案,是“常恬造”的标识。

    谷大用投靠了刘瑾。刘瑾送了他一条常恬绣的腰带。并吩咐他,见锦衣卫常爷的时候换上。

    常风一看这腰带,便明白谷大用如今已是刘瑾的人。

    常风问:“谷公公,你伺候李广多年。他的家财,是否有一部分藏在他处?”

    谷大用如实回答:“常爷,李广的家财都藏在这座外宅之郑他很自信,认为自己绝不会倒台。从未想过会有被抄家的一。”

    常风皱眉:“这就怪了。整整十八万两银子,七千两黄金。能藏在哪儿呢?”

    “银子可能换成了银票,银票好藏。可大明的钱庄是不纳存黄金的,没有金票一。”

    “那么一大堆黄金哪儿去了呢?”

    谷大用道:“李广这人视财如命。凡涉及金银之事,从不对我。”

    户部派来的郎中对常风:“常爷,三日之限是您自己的,并非皇限。我看今日我们户部的人先回去,明日再来吧。”

    郎中的眼神仿佛在:细狗,你行不行啊?

    常风道:“成!高郎中先请回。”

    石文义问常风:“常爷,怎么办?”

    常风答:“这回在户部的人跟前跌了面子。跌面子是,脏财抄不齐是大。”

    “没办法了。只能加人手,掘地三尺。明日从卫里再调一千名力士,跟查检千户所的袍泽一同细细的搜。”

    日暮不抄家,这是锦衣卫的老规矩了。

    常风回了府。常恬领着仪宾黄元,回娘家用晚饭。

    常风问常恬:“没把健健带来?”

    常恬答:“健健还,不能吹风。在府里由奶娘带着呢。”

    刘笑嫣道:“菜都上齐了,就等你这个一家之主了。快去饭厅,边吃边吧。”

    一家人坐定。

    常风随口道:“今日算是在户部的人面前折了。三竟没抄齐李广的家财。”

    “也幸亏李广留下了一本总账。不然抄家就结束了。十几万两银子,大几千两黄金从此要不见日。”

    刘秉义道:“你亲自去抄家,竟没抄齐?”

    常风微微点头:“是啊。不知李广是不是有八藏之外的藏银办法。”

    “不打紧。慢慢查、细细搜就是了。搜上半个月,我就不信找不齐李广的脏钱。”

    常恬道:“哥,都回家了,就别你那些公务了。”

    常风抿了口酒:“嗯。妹夫,你最近在家里忙什么呢?”

    黄元答:“跟江南的文人们写信斗诗。江南最近出了四位青年才俊,诗词一绝。”

    黄元这个仪宾,白了就是个皇家花瓶,没有任何差事,整日在家舞文弄墨。

    黄元给常恬夹了些菜,:“那四位青年才俊号称江南四大才子。分别是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

    “对了,前日他们来了一封信。他们四人在河边醉酒,一人一句共作了一首打油诗。”

    “这打油诗着实可笑。我念来给姐夫听听,就当助酒兴了。”

    常风道:“好,你念。”

    黄元笑道:“山上一群鹅,嘘声赶落河。落河捉鹅医肚饿”

    常风问:“第四句呢?”

    黄元强忍住笑:“第四句有些粗俗,不堪入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