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64章 商人之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商人之变 (第2/3页)

br>    他戴着面纱,所以无法得知他现在的面色到底是精彩还是失落。

    赵宣并没让下面跪着的那些人起来。

    他大声朗读着演讲稿上的内容。

    “在十年以前,也就是历十一年,北边周国派鼓部队侵犯边境,当时就有十几家商行联合筹捐军备物资,送往边境,这才算是化解了边境军饷之危。”

    “九年以前,历十二年。西边那里闹了水灾,淹死了不少人。当时也是当地的几个商人联合出资,共同捐银十几万,两用于安抚百姓,之后,又有两位商人出资八万重建了那里的水渠。”

    “八年以前,历十三年。当时整个大秦国内干旱,南边更是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当时也是一位大商人遣散家财,这才让数十万百姓不至于在那段时间被饿死。”

    “七年以前,也就是历十四年。那一年发生的事情更多,当时北边边境人有周国来犯,东边也出现了流寇,我记得当时京城还流传着一场疾病,可以,整个大秦都不太平,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涌现了十几位商人,又是买药材,又是出资筹备军饷,这才让我大秦平平安安地度过了那一年……”

    赵宣将手中这封信的第一面全部读完,这第一面所记录的都是大秦这十年以来不少商人为大秦做过的努力,要么就是出资筹备军影响或者出资购买药材,再或者出资筹办各种水渠农业设施。

    在这中间有多少是自愿的,又有多少是被逼迫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结果却是这些人也的的确确的用手中的钱让大秦不少百姓得以存活,也让大秦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在这大秦近十年来都没有太平过,或者表面上看着下代太平,但是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时不时地便会冒出一个地方发生点灾情。

    所以当赵宣大声朗读完这一张白纸上的第一面时,不少人都已经哑口无言了。

    这一张纸已经极具服力。

    虽然商人逐利,但是也的确做过好事。

    当然,大秦的商人也不乏一些贪赃枉法,甚至与朝廷勾连,打压周边商户的行为。

    但赵宣刚刚所读的那些内容,所要明的只是一点,不要把商人一棒子打死。

    在大秦的商人群体当中,虽然有恶事做官,恶贯满盈的恶商,jianian商,但也有为朝廷做贡献,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商人。

    所以,赵轩将手中的纸翻到了背面,又开始大声朗读了起来。

    “在场诸位都不看好商人这个群体,我是知道的。大家对我这位陈兄有意见,那也无可厚非。但是我要明一点,陈兄在我海宣诸多产业当中那是东家,在海宣司里面却是个编外人员。也就是,他是为我海宣司办事的,但是却不是我海宣司的人,他只是诸多海宣产业的东家而已。”

    在场不少人听到熊孩子这一番云里雾里的话,都已经有惑了。

    这难道不一样?

    这句话得啥意思?

    我听懂了,但好像又没听懂!

    什么又是编外人员?

    这句话得好像还蛮有道理的!

    赵宣毕竟是大秦的太子。

    所以他在完这一番话之后,虽然有不少人心中都有疑问,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当面地提问。

    也就是在赵宣完这番话之后,他满脸深情地搀扶起了一脸肥rou的陈大年。

    他了。

    “陈兄弟在我海宣司里面任劳任怨,他只是我们这里的编外人员,却为我们司里日夜忧劳。真是应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礼。他每日忧劳,但却没有任何的怨言。不多杂事,竟属于他一人之身,他的体重也明显瘦了五十斤,这是对他的折磨,也是对他为我思索做所付出的最大的证明。”

    “从海宣听书到海宣听书,再到现在筹办的这三个商铺,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他虽然是商人之子,但是却秉持着赤诚之心。他虽然顶着商饶骂名,但所做的一切却不断回馈于社会。我在这里要对我这最亲爱的陈兄弟一句,你辛苦了!”

    赵宣完,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薛糖芯这些的是什么玩意,让他堂堂一个太子这些,实在是太羞耻了!

    所幸该的都已经完了,赵宣发誓,他以后再不来搞这些东西了。

    在这位大秦太子这一番言论之后,整个主会场的氛围瞬间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众人一个个闭口不言,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跪着呢。

    赵宣轻轻地抬了抬手,示意让跪着的这些人可以站起来了。

    在场跪着的众人呼啦朝站了起来。

    赵宣目光望向了身旁的陈大年。

    “陈兄这场发布会还得由你主持。”

    此时的陈大年,连大脑都是懵的。

    赵宣是大秦国的太子?

    这不太可能吧!

    这么一个没皮没脸,嘻嘻哈哈的熊孩子,居然是大秦国的太子?

    看刚刚那些在朝官员和大臣的动作脸色,赵宣应该就是打钱得太死了!

    陈大年的脸色非常精彩,精彩到都快要僵硬了。

    直到不远处的赵宣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声当中,陈大年这才反应过来。

    陈大年都忘了,后面还要的话,干脆直接进入下,提问环节。

    陈大年看着已经重新坐回位置上的众人,咽了口唾沫,这才道。

    “诸位大人听了我刚刚的讲解,想必心中还有许多疑问。这发布会的第二项,就是让诸位大人以及贵人提出心中的疑问,由我代为解答。包括对我海宣听书,海宣书铺……这三个店铺的相关问题,以及我们正在修建的三个店铺的相关疑问。”

    在发布请帖的时候,在请帖上已经详细地明了发布会每个环节的对应流程。

    由于这个时代缺乏许多高科技,包括话筒,音像这种扩音的器具,所以还得要入乡随俗,一切从简。

    在陈大年完这句话之后,就有一个文墨阁的主事人举了手。

    陈大年用手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立刻就有一个海宣听书的伙计将一个自制的喇叭递到了此饶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