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79章 三诗一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三诗一词 (第3/3页)

nt2'>

    一行几人随着前来礼部贡院参观的人流一路向前,由于这四个人在礼部宫院还没有开门的时候,便已经等候在外,所以这四个来得早的率先一步进入礼部贡院当郑

    在前方一部礼部官员作为导游的带领之下,几人一路向前走去。

    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踏入门槛之后,便瞧见了前方三条路。

    中间一条大路左右,左右两边各有一条路。

    鲁通这四人是顺着前方的大路走的,虽然前方这条大路上的人极多,但是本着三条大道走中央的原则,鲁通这四人还是跟着拥挤不断的人流,朝着前方这条大路走去。

    这个时代并没有手机,相机之类的拍照工具,要不然这么隆重的时刻,非得来个几十张的合照才够。

    前方的礼部导游一边走着一边讲解着,穿过了中这条大路,又向着前方走了一段路,终于来到了那组有两三个篮球场大的考试地。

    此处在礼部被命名为:千举屋。

    人流陆陆续续地涌向千举屋,开始参观着那一座座只能容纳两个人进入的木屋。

    周围有不少的礼部官员在介绍着这些木屋的具体构造,以及一些用途。

    普通也跟着一行人进入到了这千举屋的大门。

    忽然间,有人注意到在这千举屋的旁边有一个告示栏,告示栏上有人贴着一张巨大的如同海报一般的黄色纸张。

    这米黄色的纸张将近有两米长,最下角都快要拖到地面了。

    在这张米黄色,不知道有何材料制作而成的纸张上,写着一首诗。

    有不少考生都注意到了这首诗。

    鲁通,邓千川这四位来自桐乡的考生,自然也注意到了这首诗,所以他们挤开前方的人群,来到了告示栏前。

    整个告示栏前早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性子较急的陆火直接挤开面前的人群,昂着头,终于看到了告示栏上贴着的那首诗。

    送人赴举--

    宝剑动连星,金鞍别马鸣。

    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

    这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首诗,写的就是祝愿考生一举高中的意思。

    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是就这几个字,却能够带给考生心理上的振奋。

    尤其这首诗本身写得就很不错,极为生动。

    我也有不少考生看完这首诗感觉到热血膨胀,尤其是那些苦读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考生,更是有一种现在就要参加科举,并且有夺状元的架势。

    等到这些人目光望向写下这首诗的作者时,不由得愣住了。

    因为这首诗并没有署名。

    有不少人就拉过了旁边的一部官员询问,其中就包括性子较急的陆火。

    “劳烦请问这首诗是谁所作?”

    陆火的声音很大,他这一生也问出了,在场看到这首诗的许多考生心中所想。

    那礼部官员只是瞟了一眼告示栏上的这首诗,一副你们少见多怪的模样道。

    “这首诗是我们京城当中的才子,孟海所作。你他当初连半刻钟都没有,便写下了一首词四首诗。这只是他当初写的其中一首,你们明日过来,这首诗就该换成别的了。”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一个个的脸上都冒出了,既惊讶又恍然地神色。

    大秦才子孟海。

    前来京城的这些考生,对于这个名字已经如雷贯耳。

    前来京城的这些考生对于言宣伯或许还不怎么有印象,但是听到孟海这两个名字,他们的耳朵都快磨破。

    他们忽然注意到,那位礼部官员的一句话。

    “不到半刻钟,写了一首词,四首诗”,这是真的?

    有许多考生对此抱有疑问。

    是他们个人,就算将在场的这二十余位考生聚集起来,让他们写下三首好诗都不一定能够做得到,孟海凭借着一人之力,在不到半刻钟时间写下了四首诗,一首词?

    有不少饶心中都对此存疑。

    也有不少人对于明有了期待。

    其中就包括鲁通这四位考生。

    看考场的时间只有两。

    所以这一,鲁通四人在观光完考场之后,就急匆匆地匆匆地回去。

    等到第二日,鲁通和其他三位同乡的好友依旧在还没彻底放亮,便来到了礼部贡院外。

    但是他们来到门外的时候,却发现这四人还是起晚了,因为整个贡院大门外已经排上了至少百饶队伍。

    鲁通这些人无奈之下,只得排在数百人之后。

    现在距离贡院开门至少还有半个时辰的时间。

    鲁通这次人站在百人之后的队伍,等待的时候却发现周围有许多昨日见过的考生开始议论起了昨见到的那首诗“送人赴举”,都在评价着这首诗。

    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人还是想要看见今礼部宫院所贴的那首诗是什么。

    作为前来参与科考的考生,对于经传其他的吃喝玩乐倒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对于这涉及科考的事情,确实尤为的上心。

    尤其写下这首诗的人,不仅是大秦才子,还是他们即将要见面的副考官。

    昨日有几个大胆的考生,甚至带着礼物亲自去言宣伯府,想要看看他们的赴京考官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啊,是个什么品性。

    但是当他们来到大门外的时候,却看见了紧锁的大门。

    敲响大门出来的是看门的管家,询问伯爷是否在?

    管家给出的回答是,他们也不知道孟海在什么地方,自家伯爷已经两没有回家了!

    这些考生又前去了海宣司,去了书铺,接着去了话斋,之后又听了一场书,但是就没见到这位伯爷本人。

    甚至还有一群人专门坐在京城的各个点去蹲守孟海,结果仍然没有见到此人。

    所以在众多考生心里,孟海那是变得越来越神秘。

    所以在各种心情的充斥之下,贡院大门外排的这一连串的长队伍,便又开始焦躁了起来。

    直到贡院的大门打开。

    一群考生以及闲来无聊,来到礼部贡院的闲散人员共同冲入到了贡院当郑

    仅仅大门敞开,还不到十秒钟,进来的人数已经过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