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202章 法术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2章 法术势 (第2/3页)

是今在这里仅仅听了一堂课,他忽然感觉时间怎么这么不经花,一转眼间就已经没了。

    赵琦缘收获颇多。

    赵琦缘听着学堂当中的孟海忽然大喊一声,下课。

    接着,由十个学生带头恭恭敬敬地道:“老师休息……”

    在经过短暂的一分钟之后,收拾好东西的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学堂,他们的手中抱着三本书和一份字帖。

    三本书是回去要读的,《弟子规》要复习,其他两本书要预习,接着就是字帖是家庭作业。

    当然,有些好学生课堂速度慢,也早已经写完。

    而此时的孟海,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整节课都已经被好几道目光所窥视。

    他望着他去的学生背影,在思索着要不要再搞个自习室出来?

    毕竟那30个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饶家庭都极为优渥,他们家里是否有笔墨纸砚?又是否有蜡烛?又是否有时间写作业?

    孟海正在思索着这些的时候,看见了一道人影跑了进来。

    赵宣步跑了进来。

    “孟夫子!”

    孟海看着跑过来的熊孩子,朝他露出了一个微笑,倒是有几日没见到他了,孟海道

    “之前从水流香出来之后,听你被你父王带人抓走了。”

    提起这件事赵宣就来气。

    他压低声音道:“当初我还在水流香里睡觉呢,结果我父王就派人把我的水流香,然后十几个人直接把我绑回到了皇宫。我被我父亲整整吊了一,如果不是我母亲,我请你现在都还见不到我呢!”

    孟海看着都快要流出眼泪的赵宣,心中对他是无比的同情。

    不过这也难怪,一个皇子去烟花柳巷,如果以后在烟花柳巷当中发生零什么……

    到时候一个女子哭哭啼啼地抱着孩子去皇宫,那又是一件令人麻烦和头疼的事。

    所幸的是现在的赵宣并没有太大对男女之事的欲望,他更多的欲望还是在吃喝玩乐。

    孟海随手收拾了一下讲台的桌面,好奇地问道:“那你今怎么有空来这里了,你父亲把你放出来了?”

    赵宣脸色一变,似乎才意识到什么,他又压低声音道:“我父亲来了!”

    “啥?”

    孟海脱口而出,有些狐疑地盯着熊孩子。

    赵宣又是肯定地点零头:“我父亲此时就在学堂外,我和我父亲都是大早上过来的,甚至我父亲早朝只开了半个时辰,就匆匆忙忙地跑你这来了,结果你在上课。我和我父亲就在门口一直等你上课结束,这才让我进来找你出去!”

    赵宣明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孟海只感觉无比地头大。

    孟海可不敢怠慢,一溜烟地出了学堂。

    学堂外。

    藏边。

    在距离藏两步之外,已经织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已经放了寻常人家的点心,宁和胖厨两个人又是做了几道可口的菜。

    关于皇帝所食用的水和食物都有专人检查,这个专人就是廖言。

    廖言检查完饭菜茶水之后,就徒了一旁,表示里面没有毒。

    等了三分钟左右。

    孟海这才跑出了学堂,一眼就看见了坐在藏边的赵琦缘。

    孟海大踏步的跑到皇帝面前,低头就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祝皇帝万寿无疆,皇帝万福金安,皇帝万福同享,祝皇帝……”

    孟海后面的话还没完,赵琦缘赶紧挥了,挥手打断。

    “你也起来吧,坐在那里!”

    赵琦缘脸上又换上了一副威严状,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凳子就在他的对面。

    孟海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到了几道乔装打扮的巡御司官吏,又看见了站在皇帝身后的廖言,以及站在更远处的赵芳秀和孟远生。

    孟海心里猜测着皇帝这次来找他的目的,难不成是为了下赌场那件事?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许久,难道还没有解决完?

    又或者是为了下个月周国使臣进入京城的这件事,想到这件事……

    孟海想起了昨自己的推测,周国很有可能和西满部落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也是周国使臣拖拖拉拉进入京城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孟海心思定转间想着这些,身子已经坐在了皇帝对面的椅子上。

    赵琦缘极为随意的道:“今你所教授的《弟子规》,包括《三字经》和《千字文》,这三本书从何而来?还有那本字帖正看上倒是挺有趣,也不知道你从何处得来的灵感发明出的此物。”

    孟海听到这里,扯出了老理由:“这是草民呃……下官?微臣?”

    “这是子,我时候在家里的藏书阁里找到的,时候肚子饿就随手从书架上找到了几本书,打算放火烤红薯。当时闲得无聊,一边烤红薯,一边就翻看了一下书,然后就烧了!”

    赵琦缘听到这话,不由得想笑。

    “听你这本书是从文墨阁当中印刷的?”

    孟海点零头。

    皇帝脸上露出沉思状,随后道:“朕刚刚也看了你那三本书,要比我大秦先人所编撰的启蒙书籍更加易懂,而且还蕴含着大道理。改日你让太子带上几本去皇宫里,朕的两个儿子正好可以借你的这本书启蒙。”

    皇帝有两个儿子?

    孟海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一直所熟识的也就是太子赵宣,至于皇帝另一个儿子是谁,他连名字都不知道。

    赵琦缘声音不减,继续道:“也不知道你这滑头从何处得到的灵感,不过你作为海宣司的主事,像这样有益于我大庆学子的图书,倒是可以大力推广,毕竟这也是你作为我大秦伯爵的职责所在。”

    孟海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这是要让他将三本启蒙读物推广出去,这样能够撞到大秦的文化氛围。

    尤其以这三本启蒙读物的质量,流传千古,那也并不是不可能,到时候这功绩会寄到谁的头上?

    那肯定是当今子历皇帝的头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