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法术势 (第3/3页)
而且这三本教人仁义道德的启蒙读物一旦推广,也有利于皇权的稳固,这对于皇帝来百利而无一害。
孟海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么多。 但是作为皇帝赵琦缘,他能想到的更多。 这三本看上去只是启蒙读物,但是却包含着极大的道理。 在大秦有几个郡县,民风彪悍,年年都会发生数百起乃至数千起打架斗殴事件。 就连京城周边的一些郡县也会年年闹匪寇,或者干一些偷鸡摸狗之事,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朝廷因此每年都派礼部的官员去巡查大秦周边的各大郡县,教化大秦万民百姓,但是耗费的人力物力虽大,但是效果却收效甚微。 这三本读物的出现,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风气,虽三本读物只是启蒙读物,但是一切从娃娃抓起,总是没错的。 还有周国使臣即将进入秦国京城,如果这个时候京城当中的人,谁都能来上一句“玉不琢,不成器”,“地玄黄,宇宙洪荒”,“泛爱众,而亲仁”,这无疑也能够壮大国威,彰显大秦的文化教养。 而且皇帝也知道这次周国使臣进入京城,那是一个信号。 在秦国可是还有着不少番邦国的使臣,他们有的是友好互助来的,有的是打着学习的名义来的,有的则是纯粹的参观拜访,当然,也有本着互惠互利来做生意的,不管怎么,这些都是来自秦国之外国家的使臣。 他们在周国使臣进入京城之后,肯定会关心秦国处理周国使臣态度这件事上,也肯定要关心周国使臣对秦国的应有的态度。 到时候可以,无论是秦国和周国,还是其他的国家注意力全都会放在京城中,如果这个时候京城再出现三本,堪称流传千年万年的读物,虽然只是启蒙读物,但那也能彰显大秦的文化底蕴。 再加上皇帝还有意让孟海在周国使臣进入京城之后,写他个几十首诗,毕竟人家能够在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写下五首诗,在一的时间内写上几十首诗,应该不成问题吧?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因素。 赵琦缘一边想着目光不经意地瞟了一眼,看似一脸乖巧温顺的孟海,他忍不住发笑,但又随意地挥了挥手。 皇帝这随意地挥手,似乎在向外传递信息。 然后赵芳秀,孟远生包括宁,山狗,老腿的这些人,全部都被请到了后堂。 在皇帝身边的也就只有几个巡御司官吏以及廖言,还有一个百无聊赖,站在远处的太子赵宣。 “今日朕找到了你,本来是为了其他的事,结果在门口遇到了你的一堂课,到是让朕收获颇多。也不枉朕让太子去你身边学习,只不过这太子倒是学得越来越混账了。” 赵琦缘话的时候狠狠地瞪了一眼,正盯着藏远处鸡窝发呆的赵宣。 “朕今日找你来,是为了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孟海听到这话,面露正色。 皇帝都用出了“请教”,这就明这件事情非同可,得要认真思索再回答。 赵琦缘沉吟半晌,这才道:“法,术,势,不知此三物指的是什么?” 孟海听到这话,一时之间有些茫然,愣愣地看着皇帝,没反应过来。 赵琦缘又继续道:“朕看了你给太子的作答,在第一道问题上,你结尾所回答的就是法,术,势。” 孟海这才回忆起了自己当初的作答,挠了挠头,组织了一下语言,又深思皇帝问这个问题的寓意何在,这才回答。 “子,记得陛下那道题问的好像是我于律法方面的问题,如何让律法清明。其实在子看来,要律法清明,除了皇帝要下定决心以外,还要有臣子的配合,百姓的配合才行,要不然孤家寡人一个,即使有再大的决心和意义力,那也做不到。古时就有许多皇帝力图变革,但是到了自己子孙辈的时候,却推翻了先皇的改革,一切恢复如初,所以单凭一个饶力气,想要做到一切是不可能的。” “法,这就是指的法律和制度,只有制度相应的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平,而且这个法律要普及到各个方面,只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种法律,才能规范百姓的行为。” “术,也就是权术。陛下有着一颗宽容之心,想要让百姓少受不免牢狱之苦,所以这最主要的阻碍。子认为还是朝廷上的那些官员,毕竟,这与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相互纠缠。所以陛下要用权术控御群臣,要让更多的权力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这样皇帝才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只要大多数的权利掌握在陛下您一个饶身上,即使这中间有群臣的利益纠葛,皇帝,您也可以一言而定胜负。” “最后的势,那就是陛下您的影响力,陛下,您可以通过掌握的权利和势力,使百姓信服,并且遵守法律。只要在文武百官乃至社会民间形成了风气,让大家都信服陛下,即使陛下万年以后,新的皇帝上台,他们也会在朝堂和民间的分歧当中,维持着清明的法度。” 孟海尽量将话得委婉一些,但是有些话还是触及了皇帝的隐私。 皇帝的隐私是什么,那就是权利。 赵琦缘明白孟海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不同的法律运用权势和势力达到治理国家的效果。 但是这番话从孟海的最终出来。 赵琦缘总感觉这就像是一个早就已经摆脱了皇权控制,甚至已经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的人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 得非常淡然。 赵琦缘还能感受到孟海似乎并没有全部如实诉,也不知道是为粒心刺痛赵琦缘还是有其他什么事,还隐藏了许多内容。 这些话不好,因为一旦出来,那就犯了忌讳。 孟海的这一句话开头也让赵琦缘想明白了许多,但是他又有了疑问。 “刑法朕倒是知道,但是所谓的民法包括行政法,这又是何物?有何用途?” “朕怎么总感觉从你嘴里出来的事物都是那么新奇,朕从未听过,但是听了之后总感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如果不是你的身世清白,朕还以为你是从旁过来的间谍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