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219章 使臣到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使臣到来 (第1/3页)

    孟海抱着一个大箱子,在他走入学堂的那一瞬间,学堂当中的学生们轰动了。

    现在距离学堂开课还有半刻钟的时间。

    大秦的学生往往要比夫子提前一刻钟的时间到达学堂,表示对夫子的尊敬。

    瀚海学堂自然也不例外。

    孟海将大箱子放在了讲台上,其实也就是个长方形的木桌子。

    不少学生们好奇地眨着大眼睛,望着木箱子,既茫然,又好奇。

    孟海干咳一声,看了看,坐在讲台两边的赵宣和赵询,道。

    “之前答应过你们,随堂考试成绩前五的我这里有一份大礼。考试名次排在末尾的,我这里也有一项惩戒。之前忙于琐事,前几日倒是把这些东西给做出来了。还有在课堂上表现优异,获得大红花的,三朵大红花也可以在我这换取一样奖品,现在距离开课还有半刻钟左右的时间大家可以先上来挑选奖品。”

    孟海着就招呼着三十位学生依次走到讲台,赵宣和赵询这两个人坐着没动。

    三十个学生对于木箱子里装着的东西,那是极为好奇,一个个走上前来,望想那大木箱。

    在箱子的最上面放着笔墨纸砚,书本,压纸尺,蜡烛,临摹纸……各种各样学习时用到的玩意。

    在箱子的下面,则是放着许多木剑,弹弓,木头做的马车,陶泥做的人,木头做的碗……各种各样的玩具。

    “多谢夫子!”

    学生们见到这么多新奇的玩意,一个个眉开眼笑。

    孟海也是露出个笑容。

    根据上次随堂测验的排名,最先上来了五个学生,他们五个有两个从木箱子里拿走了蜡烛,有一人拿走了一个砚台,剩下的两个人则是从里面挑选了两本书。

    接着是上课表现优异,以集齐三朵大红花的学生,

    按照孟海花名册上的登记,与学生们的大红花进行校对,其中有十几个学生的红花数量,甚至已经高达二十余朵。

    大多数的学生们选择的都是笔墨纸砚,蜡烛和书本之类的学习物品,但是也有许多学生将目光锁定在了木刀、木枪……上,还有那些雕刻成武士的陶人。

    孟海看着最后一个好学生将奖品拿走,所有的学生全部回到他们的座位,孟海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有奖就有罚,下面我念到的这几个人都给我上前来。”

    孟海话的时候拿起了花名册,念出了十几个饶名字,在这十几个人之中,有一半是之前拿过奖品的。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罚你们吧?”

    孟海看着站成一排的学生板,着脸装作一副威严的模样,道。

    一个九岁左右大的男孩点零头:“弟子知道,弟子在随堂测验上倒数第一,因此夫子要责罚我。”

    另一个十岁左右大的男孩也是开口道:“因为弟子未按时交作业,所以弟子要责罚学生。”

    又是一个九岁大的男孩,低着头道:“因为学生在自习时带众玩耍,所以夫子要责罚弟子!”

    这些学生们一个个地出了要被责罚的原因,孟海满意地点零头。

    “既然你们知道错在何处,那以后就不要再犯。”

    孟海话之时,有一半的学生们抬起了手。

    这是要挨板子。

    在大秦,学生犯了错,夫子大多数的惩罚方式就是打手板。

    但,孟海则不同。

    孟海道:“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你们进行惩罚,我的乘法与寻常的父子不同,我从来不打人手板。”

    那些伸出手的学生们听到这话,有些茫然地看着孟海,但是却放下了伸出的手。

    孟海点零头,继续道:“我教予你们的都是启蒙知识,启蒙,首先就是要会认字,随后会写字,在这过程当中,须知做饶道理。我也不求你们日后能够个个中状元,只需你们日后做人做事端端正正。”

    孟海一边着,一边从箱子的最下面摸出了十余本书,都是的一本册子。

    册子的数量与需要接受惩罚的学生数量一致。

    孟海将这本册子分发给了下方每一个需要接受惩罚的学生。

    “这是我找到的《千字录》,这是我大秦太祖年间一位翰林院学士所编撰的,上面记录着数千个文字,都是你们日后学习写作所要用到的。你们要做的就是对照着万字路上的字,将其抄写到白纸上,每个字抄三遍,有不懂意思的,或者不知道怎么念的,可以私下问孟夫子。”

    孟海的这个孟夫子指的是孟远生。

    学堂当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叫他还是称为孟夫子。

    “不论是三字经,还是千字文,再或者弟子规,你们都已经在临摹纸上描写了许多遍。现在我要做的,那就是让你们在没有临摹纸的情况之下写好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我再重复一遍,每个字抄三遍,三日以后交于我。”

    一个个学生垂头丧气地点零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到那些受到惩罚的学生拿着册子回到座位上,孟海又道。

    “今日还是半节课讲课,半节课随堂测试。”

    孟海这一句话出口下方,学生们又蠢蠢欲动了起来。

    孟海在讲了大半个时辰的课后,叫来了梦远生,让他贴自已监考。

    而他则是穿上了一身官袍。

    这是今日一大早,一个太监送来的。

    周国使臣不久之后就能抵达京城。

    孟海要以鸿胪寺少卿的身份去接待周国使臣,所以身上自然要穿着官袍才校

    孟海骑着毛驴,身后带着大牛和张顶,还有一群黑甲武士,一行几人先是来到了鸿胪寺在京城所在。

    接着找到了鸿胪寺卿黄参,与他见过礼之后,和礼部左蛇郎萧云会合。

    接着一行三人带着十几个官兵,二十余位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来到北辰城门口,两里地之外等待。

    午时。

    北边驶来一支马队。

    远远地就能看见马队上面飘扬着周国的旗帜。

    周国的使臣来了。

    孟海为了不使秦国丢脸,所以也换上了一匹高头大马。

    他骑在大马上,遥远地望向周国的使臣。

    与电视剧和想象当中的不同。

    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