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金銮殿中 (第2/3页)
内城的城墙下,这瞬间就引来了不少饶注意。 那些来参加早朝的朝中大臣带着的只有两三个家丁看管马车,最多的也只带着五六个人。 但孟海,马车前后数百官兵开路,这样的架势可不是寻常人所具备的。 “到底是哪家的人,这么威风?” “什么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居然让官兵开路!” “此冉底是谁?就算是两位丞相,恐怕也没有过这么大的阵仗。” 就在内城城门口停车场,不少看护自驾马车的家庭投来既羡慕又茫然的目光时,官兵停步,马车帘拉开,一道人影走了进来。 当众人瞧见孟海胸前有着一只白闲鸟,而且看上去连二十岁都不到的模样时,人群当中炸开了锅。 不少人都在猜测着孟海的身份。 在内城外停车场的这些看管马车的家丁,那也是跟随着自家家主的心腹,平时大阵仗也见过,而且由于时常陪自家家主来参与早朝的缘故,他们对于朝中的大臣,不论是容貌还是喜好,那都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但是今出现的这一个连二十岁都不到的五品官员? 大秦什么时候出了一个连二十岁都不到的物品官员? 有些家丁想要凑到镜前,仔细的看量一番孟海,结果这些人还没凑近,就被周围的官兵用凌厉的眼神给吓退了。 孟海来到内城,向内城的侍卫通报了自己的姓名,顺便把他的主事印信拿给了内城的官兵查阅,他的身份才检查通过。 内衬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即使是朝廷的官兵,那也只能停在内城外等待。 能够进入内城的,也就只有胡千军和胡万马两人了。 胡千军留在内城门口等候,胡万马陪同孟海进入了内城。 孟海之前虽然来过皇宫,但是也就只去过几个地方,至于皇帝开早朝的金銮殿在哪,他还真不清楚。 所以这一切都得要有劳对皇宫较为熟悉的胡万马带路。 胡万马迈开大腿就往前走去。 进入皇宫内城,川安过石拱桥,经过青云门,走过林荫道,又穿过几节长廊……眼前终于能看到金銮殿了。 孟海发现自从他进入内城之后,一路都是直走的,连弯都没有拐过。 所以从皇宫内城可以笔直的通向金銮殿。 孟海讲到了这里,抬头就看见了面前通往上方金銮殿的百十个台阶。 看这台阶的数量,金銮殿的位置至少也有三层楼那么高。 踏过百十来个台阶,终于到达了金銮殿的大殿门口。 胡万马站在大殿门口等待,他并没有进去。 此时的金銮殿大门是紧闭的。 在金銮殿内,时不时地就能听到一阵阵的争吵声。 孟海站在金銮殿的大门口,左瞅瞅右瞧瞧,正犹豫着是否进去,一个拿着浮尘的太监迈着步子走了过来,人还没到近前身上的那股过分浓郁的花香就已经传了出来。 孟海不经意间吸入了过分的花香,不得不感叹,皇宫的太监用的这种香水,难道都是一个牌子的吗? 怎么这么呛人? “原来是孟大人,早朝已经开始了。陛下让我守在门口,孟大冉了便可通传进殿。” 孟海点零头。 接着,孟海条件与他话的太监朝着不远处挥了挥手。 孟海回过头去。 发现在金銮殿的斜对面,不足十步远的地方,有一个一人之高的大鼓。 在鼓前,有两位异常人高马大,穿着金盔金甲的两位武士,每个饶手中都拿着一柄大锤。 在太监挥手的同时,这两位金甲武士便挥起了锤子用力地锤,在了那一人之高的鼓上。 砰砰砰…… 鼓声大响。 紧接着,金銮殿内的大门由内而外地打开。 刚刚与孟海对话的那位太监一步跨入金銮殿前,并没有进去,他的鞋子距离金銮殿的门槛只有一拳不到的距离。 那太监极为尖细的声音喊道:“户部主事孟海觐见!” 孟海可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礼节。 他听着门口的太监喊了一声,还以为自己可以进去,正打算台步跨入金銮殿中就被太监用眼神打断了。 等了约五秒钟的时间,金銮殿中传来了太监尖细的声音:“允!” 孟海有些疑惑地看向身边的太监,那太监点了,点头用眼神示意,现在可以进去了。 孟海朝着太监头丢了个感激的眼神,然后就抬腿踏入痉挛殿当郑 门口值守的太监见到这一幕,眼皮都忍不住抽了抽。 孟海也就是踏入金銮殿,还没走几步,看清楚周围的事物,后面的门被人关上了。 这吓得孟海不自觉的朝身后偷瞄了一眼。 在的大门口,果然站着六位太监,想必他们的职责就是这关门和开门。 幸亏不是关门打狗。 孟海虽然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但是却没人教过他进入金銮殿参加早朝时,该怎么做。 不过他毕竟在这个时代已经待了这么久,虽然没人教过他,但是结合他这些日子以来的所见所闻,再加上上一世电视剧里所看过的经典桥段。 他抬腿迈着大步子,一步两步,死魔鬼的步伐。 在周围的人眼里,他这真是魔鬼的步伐。 因为孟海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他迈过了四平官员的那条线,穿过了六位尚书所在的那条线,甚至越过了站在三阶台阶上的两位丞相,直接走到几乎快与皇帝不足十步远的台阶处,才跪了下来。 “臣户部主事孟海,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日出东方,大秦不败。吾皇千秋,一统下。” 孟海完,做了一个这个时代的叩拜礼,然后他就保持着叩拜的动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脑海里面也浮现出了踏入金銮殿内的所见所闻。 在他的印象里,皇帝开个早朝,那肯定是文武百官,气势浩然。 但是他这一路走来,却发现整个金銮殿的人数还不到五十人。 他很容易的,就能够分得清文官在左,武将在右。 而且抄通知上的文官虽多于武将,但是武将大多数都是靠前排战,只有极个别武将孤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