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北齐三杰 (第2/8页)
br> 积雪太深,马根本寸步难行。杨忠以步兵为前锋,从西山下来,离城二里路,突厥人则在后面跟进。高孝琬、高孝瓘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应战,段韶说:“现在积雪很厚,作战很不方便,步兵在雪地里行走不便,不如严阵以待。对方疲劳而我方安逸,一定能打败对方。”大家表示赞同。 等联军靠近的时候,他们听到了北齐军中传来的一阵阵呐喊:“全数出击!全数出击!”北齐军一边喊一边举起兵器。白刃在阳光和白雪的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阿史那俟斤又惊慌了,对弟弟库头使了个眼色,库头心领神会,于是突厥人趁着杨忠不注意,带着人马开始往西山撤退。 田弘赶紧报告:“将军,突厥人跑了!”杨忠大喝:“成事在天,不必考虑人数的多少!将士们,跟我冲!”杨忠带着七百步兵开始冲锋,心中默念达奚武赶紧出现。 “就是现在!” 段韶一声令下,高孝琬、高孝瓘等人开始发动冲锋,一边冲一边高呼:“突厥人败了!”高孝琬把头盔扔在地上,高声说:“我又不是老太婆,不需要这个玩意儿。”齐军个个信心大增。 这样下来,前面是精神抖擞的北齐军,后面是撤退逃跑的突厥人,杨忠即便再猛,那也管不住这散动的军心,北周军大败。 眼看大势已去,杨忠下令组织军队撤退,安排贺若敦殿后。杨忠看着逃跑的突厥人,感叹道:“真是一帮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 贺若敦那可是出了名的计谋多,他之前指挥的湘州之战让侯瑱吃尽苦头。段韶看北周军撤退井然有序,也就不穷追猛打,反而是去追击突厥人。 突厥带着军队出了塞外,放纵士兵大肆抢劫,从晋阳以北的七百多里地方,人畜被劫掠一空。段韶追赶,但不敢靠近。突厥退到陉岭,地冻路滑,只好在路上铺了毛毡行走,胡地的马受冷病瘦,膝盖以下的毛都没有了,等到了长城,马都快死光了,于是截短矛杆当棍子拄着回去。 直到这一步,段韶才下令猛击,突厥人损失惨重,全部劫掠的牲畜财宝都吐了出来,还损失了本部的牛马无数。 南边的达奚武为何没来晋阳会师呢?相比于杨忠的神速,达奚武走得太慢了,他的三万军队来到平阳时,杨忠已经败走,他还不知道。平阳城中的斛律光却早已得知段韶的胜利,便给达奚武写信:“鸿雁已在蓝天翱翔,张网的却还在水草丛生的沼泽地等候。回去吧,杨忠已经战败。” 达奚武看到信件才知道无力回天,也就领军撤退了。斛律光带军追击,俘虏两千人而回。 这就是周齐晋阳之战。客观来说,杨忠的表现堪称完美,坏事的就是突厥人和达奚武,对此宇文邕也知道。宇文邕派使者到夏州迎接慰劳杨忠。杨忠到京师后,宇文邕在宴会上对他大加赏赐,全然不提战败的事情。 宴席上,只有宇文护盛气凌人,很不高兴。这是他主政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对北齐用兵,很没面子,必须要找人出出气。 宇文邕准备任命杨忠为太傅,宇文护由于杨忠不肯依附自己,从中作梗,于是授任杨忠为都督泾豳灵云盐显六州诸军事、泾州总管,坚持把他外放到地方,杨忠没有任何不满,欣然赴任。因为殿后有功,宇文邕封贺若敦为顺义县公,食邑千户。 周军退却后,斛律光在晋阳朝见高湛,因为刚遭到大肆劫掠,高湛抱住斛律光的头痛哭:“明月呀,还好有你和孝先在,不然这晋阳都被周军夺去了!”任城王高湝劝道:“陛下何至于此!”兄弟都说这话了,高湛也就不哭了。 2.阎姬家书 经过这次晋阳大战,高湛被吓破了胆。为了防备突厥,高湛任命斛律羡为使持节,都督幽、安、平、南、北营、东燕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从今以后,每年冬天在黄河凿冰,防止北周偷袭。天道轮回,以前高洋在世的时候,宇文泰派人在黄河凿冰,现在攻守之势变了。斛律光对此很忧虑,私下感慨:“文宣之时,国家常有吞并关、陇的志向,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皇帝只好喜好声色狗马!我恐怕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高湛也并非如此不堪,他上台后继承了父兄的遗志,继续干法治建设工作。在564年的三月初三,《北齐律》最终颁布实行,完成了高欢、高澄、高洋没有完成的事业。《北齐律》刑法的名目有五种:第一是死,罪重的车裂,依次是割下头示众、斩杀、绞死;第二是流,充军到边域;第三是刑,刑期从五年到一年不等;第四是鞭,从一百到四十下不等;第五是杖,从三十到十下不等;一共分十五等。凡是流放去外地的官员以及年老、年幼、太监、痴呆和犯有过失可以赎罪的,都允许用绢代替罚金。 此前,北齐官员办案都是按照习惯法来处理,现在算是有了全国通行的成文法,在魏收等编纂主任的宣传推广下,全国掀起了学法用法的浪潮。 在赵彦深、崔季舒的努力下,北齐又开展了赋税改革。命令老百姓中满十八岁的授给田地并交纳赋税,二十岁的当兵,六十岁可以免除劳役,六十六岁时交还田地,免去赋税。男子一人授给八十亩露田,妇女授给四十亩,奴婢授给同样的亩数,有一头耕牛的增授六十亩。大致一对夫妇的赋税是一匹绢、八两棉,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是平民的一半,一头牛征赋税二尺绢,垦租一斗,义租五升。垦租上缴中央,义租缴给所在郡以防水旱灾年。 在高湛还在世的兄弟中,五哥高浟是个精明能干的人。高澄还在世的时候,高浟在沧州就政绩斐然,可谓北齐数一数二的神探;高洋当政后,高浟在邺城先后做侍中、司州牧,断案思路清晰,不避权贵,在民间声誉很高。高湛即位后,继续重用高浟,在办高归彦之案中,高浟处理了徇私舞弊的御史中丞崔昂,名声大振,邺城大治,路不拾遗。 有这么优秀的哥哥,高湛没高兴太久,就感到了威胁。领导有需要,下属就要满足。 于是三月十三日,邺城一带的田子礼等数十名盗贼,要裹胁太师、彭城王高浟当皇帝。田子礼诈称是使者,去到高浟的宅第,进了内室,说是高湛的命令,拉高浟上马,用刀对着他,要他领着去皇宫的南殿。高浟大叫不肯服从,被盗贼杀死。 这就莫名其妙了,好好邺城,哪里冒出来田子礼这么大胆的盗贼?而且田子礼居然还逼着高浟当皇帝!漏洞百出,不难看出这是一场精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