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_第112章 北齐三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北齐三杰 (第3/8页)

设计的阴谋。总之,听说高浟被杀,高湛可毫不掩饰地高兴了好久。

    总之,高浟之死不是意外,只是高湛权力斗争的延续。

    这不,高湛上台后,一直没有忘记六哥高演的儿子高百年。高洋死的时候对高演说不要伤害自己儿子高殷,结果呢?高殷死了。高演吸取教训,干脆直接传位给高湛,以此来保护高百年,结果呢?高百年也得死。怎么样才能让高百年死得合情合理呢?

    正值盛夏六月,当时太阳周围有两道白虹,横贯而不相通,赤星出现,天降异象,那就必须杀人,高湛想到了杀高百年来平息上天的愤怒。领导有需要,下属就要有相应的动作,不然还怎么当下属?当时,八岁的高百年正在练习写字,负责教他写字的是贾德胄,这家伙出身不好,但就是听话,仅仅这一点,就足够征服领导。

    贾德胄每天会教高百年写很多字,其中就包含皇帝的专用字“敕”字,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几个心眼子呢?贾德胄兴高采烈地就把这几个“敕”字单独扯下来,奏报给了高湛。“好呀,这小子是要反了!”高湛勃然大怒,并派人召来高百年。高百年这下才知道人心险恶,于是和妻子斛律氏(斛律光长女)道别:“meimei,我这一去恐怕不能回来了,你要珍重。”“哥哥,”斛律氏已经泣不成声,“哥哥,我等你回来。你放心,有我爸爸的保护,你不会有事的。”“听天由命吧。”高百年把玉佩摘下来,送给斛律氏后就走了。

    高百年来到了凉风堂,高湛没有理他,而是直接让他当场写“敕”字,结果当然,字迹和贾德胄奏报的一模一样。“刘桃枝何在?”高湛拖长了声音。要杀人就找刘桃枝,要泡妞跳舞蹦迪就找和士开。

    刘桃枝来了,高百年除了死,就是惨死。才八岁的孩子呀,刘桃枝不管你这个,乱棍交加先打了再说,而且还抓着高百年的头拖在地上走,一边拖一边打,所经过的地方全是血。“九叔······”高百年奄奄一息,挤出这两个字后就断气了。最后,刘桃枝把高百年的尸体扔进池塘,水被染成了红色。

    斛律光在边境镇守,斛律氏的信件还没送达,高百年就遇难了。斛律氏拿着玉佩哭得稀里哗啦,绝食一个月,最终凄惨死去,手中紧紧攥着那块玉。斛律光回家后,也并没有找高湛理论,皇家之中哪儿来的亲情?只有刀光剑影,斛律光太清楚了。斛律光只是默默流泪,并亲自去掰女儿的手,这才把高百年送的玉佩给拿出来。

    突厥人只从上次晋阳大战逃跑后,觉得很丢人,时不时南下劫掠,以表示自己不怂,而且又多次给北周联络,表示要再干一票;那宇文护脸上也挂不住呀,于是,也表示要继续打北齐。段韶第一时间把情报送到了高湛这里。

    看到北周的情报后,高湛自言自语:“哎,周人怎么这么不讲理,怎么老是和突厥人攻打我们?”和士开眼睛一转,一个主意涌上心头:“陛下,周国当政的是宇文护,他攻打我们,无非就是要想召回杨氏和阎氏,我们要不然把杨氏给他送过去,以表示友好如何?”

    “朕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高湛一拍大腿,好呀,太好了!对亲人狠,对敌人友善,这是高湛的性格底色。于是,七月二十三,高湛召见了宇文护的姑姑杨氏和母亲阎姬,说话客客气气的,表达了要送二人回关中的意思。杨氏、阎姬二人相对而泣,喜不自胜。

    “周人经常和突厥人攻打大齐,为了稳妥起见,可以先送杨氏回去;阎氏可以口述思念,让杨氏把家书带去长安,如果宇文护态度良好,那就可以考虑放还阎氏,你们看这样可好?”高湛笑着说。

    “好好好,谢谢陛下。”二人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于是,高湛叫来魏收,按照阎姬的意思,写下了一封《阎姬家书》:

    “天地隔塞,子母异所,三十余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想汝悲思之怀,复何可处。吾自念十九入汝家,今已经八十矣。既逢丧乱,备尝艰阻。恒冀汝等长成,得见一日安乐。何期罪衅深重,存没分离。吾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见一人。兴言及此,悲缠肌骨。赖皇齐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杨氏姑及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等同居,颇亦自适。但为微有耳疾,大语方闻。行动饮食,幸无多恙。今大齐圣德远被,特降鸿慈,既许归吾于汝,又听先致音耗。积稔长悲,豁然获展。此乃仁侔造化,将何报德!

    “汝与吾别之时,年尚幼小,以前家事,或不委曲。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鲜于修礼起日,吾之阖家大小,先在博陵郡住。相将欲向左人城,行至唐河之北,被定州官军打败。汝祖及二叔,时俱战亡。汝叔母贺拔及儿元宝,汝叔母纥干及儿菩提,并吾与汝六人,同被擒捉入定州城。未几间,将吾及汝送与元宝掌。贺拔、纥干,各别分散。宝掌见汝云:‘我识其祖翁,形状相似。’时宝掌营在唐城内。经停三日,宝掌所掠得男夫、妇女,可六七十人,悉送向京。吾时与汝同被送限。

    “至定州城南,夜宿同乡人姬库根家。茹茹奴望见鲜于修礼营火,语吾云:‘我今走向本军。’既至营,遂告吾辈在此。明旦日出,汝叔将兵邀截,吾及汝等,还得向营。汝时年十二,共吾并乘马随军,可不记此事缘由也?于后,吾共汝在受阳住。时元宝、菩提及汝姑儿贺兰盛洛,并汝身四人同学。博士姓成,为人严恶,汝等四人谋欲加害。吾共汝叔母等闻之,各捉其儿打之。唯盛洛无母,独不被打。

    “其后尔朱天柱亡岁,贺拔阿斗泥在关西,遣人迎家累。时汝叔亦遣奴来富迎汝及盛洛等。汝时著绯绫袍、银装带,盛洛著紫织成缬通身袍、黄绫里,并乘骡同去。盛洛小于汝,汝等三人并呼吾作“阿摩敦”。如此之事,当分明记之耳。今又寄汝小时所著锦袍表一领,至宜检看,知吾含悲戚多历年祀。

    “属千载之运,逢大齐之德,矜老开恩,许得相见。一闻此言,死犹不朽,况如今者,势必聚集。禽兽草木,母子相依,吾有何罪,与汝分离,今复何福,还望见汝。言此悲喜,死而更苏。世间所有,求皆可得,母子异国,何处可求。假汝贵极王公,富过山海;有一老母,八十之年,飘然千里,死亡旦夕,不得一朝覱见,不得一日同处,寒不得汝衣,饥不得汝食,汝虽穷荣极盛,光耀世间,汝何用为?于吾何益?吾今日之前,汝既不得申其供养,事往何论。今日以后,吾之残命,唯系于汝,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汝杨氏姑,今虽炎暑,犹能先发。关河阻远,隔绝多年,书依常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