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_第121章 东征大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东征大业 (第2/6页)

来,宇文护把持朝政,没有施展的机会。亲自执政后,一直都在谋划东征,节衣缩食,修缮兵甲,几年下来以准备充分。高纬昏庸无道,我们顺天应人,伐暴除乱,正当其时。现在,朕想数道出兵,水陆兼进,北拒太行之路,东扼黎阳之险。如果攻拔河阴,兖、豫二州则传檄可定,然后养锐享士,一战击破伪齐。各位王公以为何如?”

    “好,陛下圣明!”群臣大部分表示赞同。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宇文弼说:“齐氏建国至今,已经有好几代;虽说君主无道,但是胜任藩镇职守的,还大有人在。现在出兵,必须选择合适进攻的地点。河阳地处要冲,是精兵集中的地方,全力加以围攻,恐怕难以达到目的。以臣的看法,汾曲一带地方,北齐防守的军队既少,地势平坦,攻打那里容易攻克。用兵的地点,以这里为最好。”宇文弼,鲜卑人,和北周皇室没关系,出自河南洛阳官宦世家,现任內史上士。

    赵煚说:“河南、洛阳,四面容易遭到敌方的攻击,即使得到这些地方,很难防守。请从河北直指太原,捣毁齐国的巢xue,可以一举而定。”赵煚来自天水赵氏,很早就跟着宇文泰创业,有战功,现任民部中大夫。

    鲍宏说:“我国强盛各国衰弱,我国安定各国混乱,何必担心攻不克呢!但是先帝在世时屡次进军洛阳,因为对方早有防备,所以常常不能取胜。按臣的计策,向汾川、潞川进兵,直扑晋阳,出其不备,似乎是上策。”鲍宏,鲍泉的弟弟,江陵之战后,鲍宏投靠了宇文泰,之前跟杜杲一起出使过南陈,现任遂伯下大夫。

    总结来说,这三个人的意见,都是舍弃河南洛阳一线,从河东一线进攻北齐的平阳、晋阳重镇。历来西魏、北周东征,都是两条路线,要么是从蒲阪过黄河,进攻平阳、晋阳;要么出函谷关,沿着黄河进攻河阴、河阳、洛阳一线。河阴、河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这几乎是北齐守住中原的命根子,当年陈庆之北伐,也是在这里和尔朱荣大战,当年宇文泰和高欢之间的两次战斗也发生在这里,宇文护第二次东征还是发生在这里。

    “你们的意见,朕会考虑的,这一次,朕意已决,无需多言。”宇文邕说。

    很难说这两个方向,哪个方向就一定正确,这两个地方对北齐来说都很重要,都有重兵把守的。

    于是,宇文邕下诏征讨北齐,任命柱国陈王宇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率领二万人进军黎阳(河南鹤壁市浚县)。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率领水军三万人从渭水进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二万人在太行道防守,申公李穆率领三万人在河阳道防守,常山公于翼率领二万人进军陈州(周口市淮阳区)、汝州(平顶山汝州市)。

    老将军田弘在去年病逝,这一次东征唯一的开国功臣就只有李穆,李穆负责防守,宇文邕是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五弟宇文宪是宇文邕重点培养的军事人才,他前段时间还进献了自己写的兵书《要略》,深受宇文邕的喜爱,九弟宇文纯、六弟宇文招、十二弟宇文盛,这几个都有实干能力,和宇文邕的关系都比较好,宇文邕重用兄弟,这是重点培养自己的势力;

    侯莫陈芮是侯莫陈崇的儿子,达奚震是达奚武的儿子,于翼是于谨的儿子,薛迥是薛崇礼儿子,宇文邕也照顾到了功臣的面子;

    司马消难是北齐降将,带路党;

    杨坚是亲家,政治盟友,第一次单独领兵上战场。

    终于要东征了,宇文宪意气风发,他当场表示,要用自己的财产来赞助军费:“臣弟听说,有智慧的人应该顺天应人,以强攻弱,随机应变。陛下执政以来,兼容并蓄,开创大业,偃文修武,剿灭凶恶,使得军民一心,天下大同。此次我大军出征,天网密布,旌旗蔽日,需要大量的粮草供给。古时候,天下混乱,卜式、卫兹二人都拿出家中的粟米、财产,我虽然愚笨,也不敢忘记效仿他们。臣弟这里特地献上金银等器物十六件,以资助军需,不成敬意。”说罢,宇文宪让侍从把自己的财物抬入大殿。

    众人见状,啧啧称赞。

    宇文邕听后大为感慨,对宇文宪投来欣赏和佩服的眼神,他拒绝了宇文宪的资助,走下御座,拍着宇文宪的肩膀,对众人说:“臣子就应该如此呀,齐王的心意,天地可鉴,朕难道还要他的东西吗?有这一片忠心,足以扫平齐贼!”

    三十日,宇文邕亲率六万大军,向河阴(河南洛阳市孟津区北黄河段)挺进。

    “陛下,臣请求带着先父的旧部做先锋,誓杀齐人,为父雪耻。”杨素请命。宇文邕看杨素这么认真,也就答应了。

    “报,勋州韦刺史有奏书呈上!”

    宇文邕得知是韦孝宽,并不意外,接过侍从呈上来的奏书,内容又是韦孝宽请求退休的信,他一看就明白了。韦孝宽收到皇帝东征的消息后,他很郁闷,为何自己在东征的将帅之中没有一席之地?知道皇帝不想用自己,那就继续用退休来表示抗议。

    宇文邕这次出征的方略,基本上就是按照韦孝宽上策来的,至于为何不用韦孝宽,有两个考虑:一,韦孝宽善于防守,之前熬死高欢就是例证,不善于进攻,之前被斛律光打败就是例证,韦孝宽是守玉璧的最好人选;二,宇文邕想任用新人建立功业,想自己亲自灭齐,并不想让韦孝宽出头,韦孝宽的名气和威望,北周境内基本上无出其右了,这也是帝王的驭人之术。

    宇文邕有些不耐烦,对使者说:“之前已经申诉过了,朕知道了,为何要再次提出申请?玉璧离不开韦公,好好做好防守工作吧。”韦孝宽任然不甘心,他派出自己的第三子韦总去参加东征,宇文邕才答应下来。

    北周这一次出兵总计十八万,可以说是倾国之力,各路全面进攻,军纪严明,一路上秋毫无犯,进展很迅速。宇文邕带兵包围了河阴南城,先锋杨素攻势猛烈,北齐方面负责防守河阴三城的是永桥大都督傅伏和行台乞伏贵和,傅伏,出自官宦世家,老革命,跟着高欢一起创业,为人忠厚耿直,认死理;乞伏贵和,鲜卑乞伏部落领袖。

    “敌军来势凶猛,我们怎么办?”乞伏贵和问。

    “南城是断然守不住的,援军一时半会又来不了,洛阳城自顾不暇,也不会来支援我们,我认为主动放弃南城,去中潬城防守才是上策。”傅伏说。中潬城在黄河中间,四面环水,易守难攻。

    八月二十五日,在宇文邕的亲自指挥下,北周军拿下了河阴南城。傅伏、乞伏贵和在沉陷那一刻,趁夜进入了中潬城,据城死守。

    “不好,陛下,傅伏逃往中潬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