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东征大业 (第3/6页)
”杨素报告。 “快,让齐王去烧毁浮桥,一定要困住他。”宇文邕说。此刻,北路的宇文宪拿下黎阳后,迅速南下攻克了武济渡口,并包围洛口(郑州巩义市洛口村),攻下东西二城。接到皇帝指示,亲自带队放火烧毁了河阴三城的浮桥,试图断绝北齐从北城派援军。 按理说,傅伏被切断了粮道和救援路线,应该是坐吃等死,没想到,他硬生生地顶了二十天,宇文邕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怪不得说河阳三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呢。 既然中潬城拿不下,那就去进攻洛阳试试运气。不过,洛阳更有一个硬骨头在,那就是老将军独孤永业!宇文邕猛攻洛阳金镛城,也是丝毫没有进展,眼看大军就要屯兵坚城了,周军的士气开始减退。而这时候,高纬依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支援,因为北齐高层还没反应过来。 “传令下去,连夜赶制两千只马槽!”独孤永业当机立断,他必须要自救。士兵们疑惑不解,独孤永业不回答,他这样做是给北周军制造假象,制造援兵很快就会来的假象,突然多的两千只马槽就是给援兵的马匹使用的。很快,金镛城内齐军制作马槽的叮当声就传开了,周军中流言四起,认为齐军的援兵就在路上。 高纬也没有拖太久,毕竟是河阳重镇,九月初,他派遣镇守晋阳的高阿那肱出兵河阳,攻击周军,唐邕等将领跟随出征。对于自己要听从高阿那肱这个家伙的调遣,唐邕表示很难受,自己好歹也是跟着高欢创业的老革命了,怎么能屈居高阿那肱这个小人之下? 于是唐邕带着情绪,磨磨唧唧地走,到达指定地点时候已经迟了。 高阿那肱大军来援助河阳,齐军士气大振,独孤永业、傅伏更是精神抖擞。初九这天,宇文邕生病了,身体很不舒服,连日来,他亲临一线指挥战斗,积劳成疾,直接病倒了。 前线的皇帝病倒,这对于士气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当天夜里,宇文邕无奈宣布撤兵。为了防止北齐追击,宇文邕下令烧毁船只。“行台大人,周军疲惫不堪,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我愿意率领二千精骑追击,一定取得大胜!”傅伏兴奋地说。 乞伏贵和除了贵族出身,没什么实际的军事能力,他早就被周军吓破了胆,直接拒绝了傅伏的出兵请求。 因为河桥被烧毁,而且唐邕迟到,高阿那肱也没法追击,一雪耻辱,只好无功而返。 其他几路,于翼、李穆、侯莫陈芮、杨坚等人都打了胜仗,拿下北齐三十多座城池,听说宇文邕生病撤军了,没办法,只好把全部吞下的城池又吐了出来。因为强行占领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这些孤悬敌后的城池是守不住的。果然,周军一退,高阿那肱、独孤永业几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很快夺回了这些城池。 二十六日,宇文邕一行回到了长安。虽然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但宇文邕也总结了这次东征的经验教训,那就是河南一线确实不好打,下次得换个方向。于是,宇文邕厚赏了宇文弼、鲍宏、赵煚三人。这一战中,杨坚的表现很抢眼,宇文邕对这个亲家刮目相看,赏赐了很多东西。 这一点引起了宇文宪的不满,他悄悄对宇文邕说:“普六茹坚(杨坚)此人相貌异常,臣每次看到他,茫然不知所措;恐怕他不会甘居人下,请及早把他除掉!”宇文邕也知道杨坚的相貌是出了名的怪异,于是低声吩咐:“你把来和找来给他相面,记住,务必保密。” 很快,宇文宪把相面大师来和找来,就在宴会上相面。来和知道杨坚呀,早就给他相过了,说他将来会得天下的。但来和却欺骗宇文邕:“随公杨坚是个信守名分、注意节cao的人,可以镇守一方。如果当将领,将会无坚不摧;其他方面,没有别的本事。” “好的,朕知道了。”宇文邕淡淡地说,似乎什么也没发生,继续和杨坚喝酒聊天。来和为啥要欺骗宇文邕?因为来和的业务水平高,知道杨坚一定会得天下,所以故意保护杨坚借此机会向杨坚示好?这也太玄了。这种故事一般来说可信度很低,往往是事后附会。 真相最可能的是:杨坚就是一个小角色,宇文邕根本不把他放眼里,反而是来告状的宇文宪更值得担心。所以,无论来和说了什么,宇文邕都是不会信的。 回到邺城的高阿那肱,把此次救援不利的责任推脱到了唐邕身上,唐邕因此被高纬疏远。 不久后,北齐的宜阳王赵彦深病死。赵彦深历经几个君主,经常参预机密,以温顺谨慎著称,又一个开国功臣死去。他死之后,朝贵中主管机密的,只有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斛律孝卿一人,其余的都是韩凤、高阿那肱等佞臣。 3.陈顼的烦心事 在北周东征的时候,南陈一直也没有停止对北齐的进攻:正月二十日,樊毅攻下潼州(安徽宿州灵璧县);二月二十三日,樊毅又攻下邳(江苏徐州市睢宁县)、高栅等六座城池;九月初,吴明彻兵围彭城,二十一日,在吕梁(安徽天长市西北)再次击败北齐数万大军。 虽然前线节节胜利,但陈顼一直开心不起来,因为儿子们的事情不省心。陈顼继位以来,从没有停止的事情就是生儿子,他以为自己之所以能抢走哥哥陈蒨的皇位,就是因为哥哥陈蒨的儿子们太弱了,所以为了保证皇权永固,一定要多生儿子。于是,陈顼这一辈子,一共生育了四十二个儿子,可以说他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生育的儿子数量是空前绝后的。 可惜,数量并不能替代质量。 先说太子陈叔宝。陈叔宝已经二十二岁了,陈顼长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诗词歌赋、痛饮狂歌,陈叔宝的文学造诣和音乐天赋是一流。 因此在陈叔宝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sao客,如孔范、江总、陈伯固等。孔范,来自会稽孔氏,博览群书,最大的特点是说话好听,陈叔宝每次有过错,孔范都会给他掩饰,从来都说他的优点,不说他的缺点,这样的人自然深受陈叔宝喜爱,在陈叔宝身边任文学侍从。 江总,来自济阳江氏,和南齐时期“江郎才尽”的江淹是同宗,从小才思敏捷,有神童的名誉,之前深受萧衍的喜爱,和徐陵等人关系也比较好,时年五十六岁,时任左户尚书,陈叔宝经常和江总、陈伯固几人彻夜痛饮。 陈伯固,陈蒨的五子,天性嗜酒豪放洒脱,月光族,所获得的俸禄,立马拿来买酒用完,沉醉之后就厚着脸皮乞讨,在诸王之中,他最穷。陈顼夺了陈蒨的皇位,对侄子有歉意,而且陈伯固风趣幽默,经常赏赐他,现任侍中、翊前将军。 这一日,陈叔宝又召集了江总、孔范、陈伯固几人饮酒赋诗,好不快活。 “江老,近来可有佳作呀?”陈叔宝醉意朦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