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惊变 (第1/2页)
大唐武周时期,神都洛阳,极尽繁华,万象神宫内。 武则天端坐在朝堂之上,一脸严肃,静静的看着群臣在下面争吵,推搡,叱骂。流露出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态,并未插言。 今日的万象神宫内十分的热闹,原因是朝堂之上正在争论一桩叛国通敌的案子,而这案子的主角就是当朝从一品大将裴俭之。 要说如今的大唐极富盛名的人莫过于骠骑大将军裴俭之,在庙堂和民间都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自从军以来得到苏定方的赏识传授了用兵奇术。西据吐蕃,北御突厥,平定叛乱,从一个小小的参军逐步升至骠骑大将军,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柱石。 久负盛名下必遭嫉恨,况且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自然是比兢兢业业做业绩要轻松得多,所以时任户部侍郎的许敬宗是铁了心的要把裴俭之拉下来。 作为最早追随武则天的一批官员,许敬宗常常为自己只是个侍郎愤愤不平,想方设法的往上爬。 就在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之间,许敬宗率先站出来: “启奏陛下,臣有本参骠骑大将军裴俭之,昨日臣无意中拦截到裴将军与妻子的信件,信中言道要裴夫人携家人尽早出洛阳,外有裴将军派人接应,信中附有详细出逃突厥的路线,裴俭之私通外族、结党营私、意图谋反。望天后明察。” 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栽赃诬陷,裴俭之北御突厥,杀敌无数,直至今日还驻守北疆尚未班师,突厥人恨不得食其rou,喝其血,怎么可能会招降他。 宰相狄仁杰站出来抱拳躬身替裴俭之鸣不平:“裴将军征战突厥,恪守前线战功无数,此中一定另有隐情,陛下三思。” 许敬宗斜眼看向狄仁杰,轻蔑一笑,脸色丝毫不慌,敢于站出来检举一品大将,自然是已将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信件在此,证据确凿。”许敬业手持信封,上前一步,义愤填膺的说道。 狄仁杰一脸恐慌,十分害怕天后当真轻信谗言:“真伪未辨,不可轻信。” 群臣对此事分居三派,一派跟随许敬宗坚定的检举裴俭之,大多裴俭之得罪过的人,还有一派豪言誓死维护裴俭之声誉,大多数是武将不善言辞,想要上前争辩又支支吾吾的说不明白。 另一派就保持中立,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这类人两边陪笑脸,只知道打哈哈,一见哪方落了下风,他马上站出来落井下石。 许敬宗自然早就想方设法的将这消息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只要天后心生嫌隙,他的目的就达成一半了。 正如许敬宗所想,武则天确实早就得到了裴俭之叛国的传言,至于传言来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言的真伪。初听传闻第一时间就派出百骑司探查真假,也得到了一些证据。 许敬宗偷偷观察着武则天的脸色,看到武则天脸色微变,就知道大事将成,心里按耐不住的激动,但是越是在此刻,他越要表现出义愤填膺的样子,依旧跟反对他的人据理力争。 武则天就沉着脸看着群臣争吵,虽然已经得到确凿的证据,一时间她还是难以接受,但是作为天子,就算暂时尚无对策,也必定要表现出天子的威严。 “好了,吵吵嚷嚷,像什么样子。还有一点当朝大臣的风度吗?”武则天站起身来一拂袖子怒斥道。 武则天实在难以接受当朝将军叛国通敌的事实,只好把怒气撒到朝堂之上。 武则天又怒骂了一会,群臣赶紧跪在地上,吓得唯唯诺诺,只得连连称是。只有许敬宗看出其中端倪,为官多年,察言观色的本领自然不会差,他知道现在只需再推一把,裴俭之便再难翻身,所以壮着胆子爬出来叩头道: “臣等扰乱朝堂,请天后降罪。” 群臣纷纷跪地口头,战战兢兢的喊道:“请天后降罪。” “臣冒死参奏裴俭之私通外敌,请天后裁决。”裴俭之赶紧补充道。 “好了,朕已查明,裴俭之私通外敌确有其事。”武则天神色低迷的说道。 这一下可当真炸开了锅,一品大员私通外敌在历朝历代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朝堂之上的所有人赶紧揭发检举,意图和裴俭之撇清关系。 跟裴俭之有仇的喜笑颜开,继续参奏:“陛下,裴俭之私杀粮官,天后明察。” 尤其是保持中立的人,赶紧上去踩两脚,一副谄媚的样子: “陛下,臣早就看出裴俭之心怀不轨。” 随后就开始罗列各种罪名,连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都翻出来,恨不得他吃了谁家的几只鸡也要安个罪名在他头上。一个个的嘴脸跟乡间泼妇如出一辙。 只有狄仁杰连连摇头,一脸失望,悄悄地退出朝堂。 一般这种大事注定是无法商议出结果的,所以朝堂就成了大臣们翻旧账,报私仇的场所,等到所有人都泄一遍愤,自然就散朝了。 宫墙外,几个孩童在嘻嘻大闹,寻常人家的孩子自然没法来到宫墙附近,所以这些都是官宦子弟。 朝堂上党派林立,分庭抗礼,私下的孩子自然也少不了拉帮结伙。 在宫墙的一角,一个面容精瘦的七八岁孩子蹲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胡乱的戳着,衣着光鲜但并不华贵,装饰朴素。这便是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