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第九十四章魏:公叔痤,庞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魏:公叔痤,庞涓 (第2/3页)

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

    魏武侯意气风发,正自得意,可他没想到吴起给他泼了这么大的一桶水,冷水,还加了冰。这还了得魏武侯生了一肚子气,窝了一肚子火,但他没有发作,因为吴起功劳大大的,不能只因为这几句话而杀了他,总要有别的理由,不然的话,外人会说他武侯的闲话。

    这时,公叔痤来做好人了。他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个能人,天下可以有无数个魏武卒,可吴起只有一个。要是吴起死了,你还能让老吴妈再生一个吴起么魏武侯就问那要怎么办才好公叔痤说咱大魏要有大魏的气度,嫁个公主给他,这不就成了一家人了么

    魏武侯说他万一不要呢或者要了再杀了呢吴起可是个杀过老婆的人啊!

    公叔痤说那可就不好办了,万一这小子不同意....他不会是想逃离魏国吧他是不是和咱们一心,用这事不就试探出来了吗

    于是,魏武侯就让公叔痤来办这件事。

    公叔痤没多久就发了请柬宴请吴起。

    到底公叔痤是相国,面子还是要给的。吴起来了

    大宴上,公叔痤很给面子,把自己的妻子也叫出来-同陪客。相国夫人也是位魏国公主。

    歌舞声中,吴起眼睁睁看着公叔痤的妻子对公叔痤又打又骂,公叔痤可怜不堪,丢尽了脸面,这简直是一个“家暴女”,吴起“欣赏完公叔痤的表演后”大惧,这家暴程度不亚于韩国排球女神。

    吴起私下说,小兄弟,你老婆不是公主么怎么这样子呀公叔痤表示,不就因为她是公主么,我才不得不忍,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事情,你忍啊忍啊的,也就习惯了,反正公主都是这德性。

    吴起不知道这是公叔痤设的圈套,他只觉得娶个公主真是活受罪。

    吴起告辞了,相国夫人大笑,公叔痤搂着公主亲得死去活来。

    后来魏武侯下令要给吴起结婚。

    按理说大魏的公主,十几岁的芳华,嫁你这个58岁的老头子,还不美死你。吴起不是不想结婚,他在西河十多年,都是抓来秦女侗候,那些蛮女有的板着个脸。有的哭啼啼,哪比得上三晋的女子啊,更何况公主呢!

    但吴起可不想要一个祖宗,他立即回绝了。

    魏武侯的回应也很正常,他免去了吴起的军权。

    吴起明白自己在魏国再无施展才能的余地,只好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现在的政治婚姻都很微妙,大多是在官员家庭之间建立的。您如果想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与高官家庭联姻是捷径,但不一定幸福,也许一辈子受气。如果早死二十年,那可就不合算了。再说咱一个打工仔,别说官家的女孩,连老板的女儿也看不上。

    吴起杀妻就是因为娶了齐国高官的女儿,这回吴起就不上这个当了,独身一人,你不用我了,我跳槽也方便。

    但是吴起变法措施中例如“取消贵族世袭的爵位和俸禄只传三代,三代以后取消爵禄”,“将国内旁支贵族发配偏远之地”,等政策严重侵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两者的矛盾严重对立,史称贵人“皆甚苦之”。并且还出现了吴起在出行巡视时遇到大臣屈宜臼的攻击的情况。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21年,楚悼王去世。吴起从前线赶回治丧,却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埋伏。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喊道:“群臣作乱,谋害我王。”

    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新即位的楚肃王根据此规定,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而为了稳固统治,安抚贵族,也对吴起处以车裂之刑。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公叔痤死后,公叔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一番cao作和沟通下来,公叔鞅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并在其支持下开始了史称“商鞅变法”的秦国的变法图强运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公叔鞅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商鞅”,是因为他曾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而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绝了商鞅最后的退路。

    公元前341年(也有观点认为是340年),魏国受到齐、秦、赵三国的进攻,魏国出师向秦反攻,失败了。次年,魏国派公子卬和公叔鞅交战,公子卬中了公叔鞅的计谋,被俘虏,又一是场惨败。(后魏惠王又亲自率军进攻公叔鞅,但又被打败。)

    公叔鞅是用什么计策俘虏了公子卬的呢?其实就是“利用‘和”欺骗“。在魏国时作为公叔痤“养子”的公叔鞅相识有旧,《吕氏春秋·无义》篇载云:

    (公叔鞅)为秦将而攻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当之。公叔鞅之居魏也,固善公子卬,使人谓公子卬曰:“凡所为游而欲贵者,以公子之故也。今秦令鞅将,魏令公子当之,岂且忍相与战哉公子言之公子之主,鞅请亦言之主,而皆罢军。”于是将归矣,使人谓公子曰:“未有时相见,愿与公子坐而相去别也。”公子曰:“诺。”军吏争之曰:“不可。”公子不听,遂相与坐。公叔鞅因伏卒与车骑以取公子卬。

    《战国策·秦策一》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秦孝公是否真的曾有意传位给商鞅,在历史学界一直还有争论。但是商鞅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却是让继位者秦惠王所猜忌的。

    特别是在秦惠王还在做太子时,商鞅曾不顾情面地对其师公子虔处以“黥刑”(脸上刺字),这让两者的私人关系实在说不上好,而公子虔则是“倒鞅”的绝对主力。

    商鞅被秦“通缉”后逃到魏国,《商君列传》载:“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魏国因为怨恨商鞅当年“欺骗”公子卬的行为,而不接受。甚至怕强秦找‘魏国放走商鞅“的借口,也不愿意借道让商鞅逃去他国,直接把商鞅又赶回了秦国境内。

    最后商鞅全家被杀,他的尸体还被运回咸阳施以车裂之刑。

    历史就是这样,有多少是偶尔,有多少是必然?没有公叔痤的小人之举,吴起与商鞅的人生和命运又会是什么样的?

    没有吴起和商鞅的变法,战国的历史又会如何演绎?

    庞涓(?—前341年),战国时期军事家、魏国名将,庞涓与孙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