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竟带凶器进殿!人间清醒信国公汤和!朱元璋被断章! (第3/5页)
赘婿,也就是说你们这些人是肆意抹黑。” 朱元璋脸色一冷,吩咐道:“来人,将这些人拉出去,杖责二十!” 朱元璋顿了顿,道:“户部尚书赵勉任办事不力革职待处,户部左侍郎夏原吉暂任户部尚书一职,主持各地赈灾。” 很快, 蓝玉阵营的那些官员被纷纷拉了出去,仗责! 外面传来哇哇大叫的声音。 户部尚书的位置,从蓝玉的人,变成了朱棣的人。 这对蓝玉那边阵营的稳固性,是非常有震慑性的。 毕竟大部分官员站队,也是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的那种。 其实今天早朝,还能继续深挖下去。 因为朱棣手上准备的料还不少,还握着蓝玉在江南之地拥有三十二万亩田地的事情。 各地灾民四起,蓝玉却富得流油,粮仓都满溢了出来。 这绝对能痛击蓝玉一波。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 朱棣察言观色,发现朱元璋已经不想继续,神色有变,也就没让手下的人继续上奏。 毕竟今天,自己已经胜了一局。 在父皇的心中,留下了家庭和睦,爱戴子民的好印象。 就连李逍成为青天老爷的事情,也被父皇知晓。 这倒是意外之外,真是极好,女婿真是帮了本王许多大忙啊!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环顾四周,发现文武百官表情各异,没人说话。 便高呼:“退朝。” 所有人纷纷退了下去。 朱棣心情极好,不过表面却是不动神色,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能很明显的看到,今天的早朝,许多官员都撕破了脸。 出了奉天殿后,不少官员相互甩脸色,还有人盯了对方一眼,当面唾弃一口,呸! 可以看到,大部分官员也并非十分有素质,下了朝也是会骂娘的。 这次涉及储君之争,没有官员能够幸免。 未来的局势在动荡,在变! 一个不留意,就被会大浪淘沙,沉没海底. 出了奉天殿,朱元璋朝着养心殿走去。 自朱标走后,他的心情一直不算太好。 不过今日倒是好上了一些。 听到了孙女的事情令人惊喜,另外就是这个为见过面的孙女婿李逍。 朱元璋倒是对他诞生了不少兴趣,想着有机会能见见面。 另外对朱棣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家和万事兴,如今朱棣算得上家庭十分美满,妻子和子女都非常不错,加上朱棣本身的能力就不错。 “哎,只可惜朱棣是老四,他若是老二,我也不会如此难以抉择.” 朱元璋心中这般想着,大步朝着养心殿走去。 很快,他便在养心殿外。 见到了那位曾经一起奋斗的老友汤和。 信国公汤和在洪武二十二年,就告老还乡,回了凤阳,每日在老家菜园子种菜、钓鱼。 但近些时日,因为储君的事情,以防兵变,朱元璋将他重新召集入京。 打算让他掌管皇宫护卫工作,这个汤和是值得朱元璋信任的。 今天让汤和过来,就是叙叙旧。 另外朱元璋在储君的事情上摇摆不定,也想问问这个跟自己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老兄弟。 “老兄弟,这么远将你从凤阳老家招来,不会怪咱吧。” 朱元璋哈哈笑着,走了过去。 “臣汤和,参见圣上。” 说着汤和此刻满脸皱纹,连头发都花白了,穿着普通百姓穿的布衣,举着拐杖,迈着略显不便的身子,正要跪下。 “老兄弟,咱就不要搞这套。” 朱元璋立马前去,将汤和扶了起来。 当他看到汤和的面容后,朱元璋心中一惊,眼前曾经一起的兄弟,现在如同枯槁的老头。 朱元璋痛心道:“老兄弟.几年不见,你怎老了这么多.” 汤和笑着看向朱元璋,掰了掰手指,道:“陛下,臣今年六十七啦,岁月不饶人,老啦,咱不是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啦,得服老。” 只比汤和小两岁,朱元璋无奈一笑,摇头道:“是啊,咱们都老了,咱今年也六十五了。” “来人,看座!” “老啦。”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负手朝着殿外太阳大的地方走去,汤和跟随其后。 太监搬来了两把椅子,一把大躺椅,一把小凳子。 见状,朱元璋不悦道:“给信国公坐这么小的椅子吗?不长眼睛?” 太监吓一大跳,立马给汤和换上了一把跟朱元璋一样大的木制靠椅。 汤和略选慌乱,道:“这折煞臣了,臣惶恐。” 朱元璋没好气道:“什么惶恐不惶恐的,今日喊你来,没有君臣之分,咱们就当两个老家伙,坐在一起叙叙旧,叙叙往事。” “好、好、好,今日没有君臣之分,都听大哥的。” 汤和咧嘴一笑,满脸的皱纹皱在一起,加上沧桑的头发,十分显老,他用拐杖撑着身子,缓缓坐在了椅子上。 两人靠在靠椅上,晒着太阳,说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汤和出生在濠州的凤阳县,他和朱元璋一样,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只是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上长大的。 因此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深厚。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的意义可谓不大。 说起来,汤和还是朱元璋走上皇帝道路的引路人。 还是元朝的时候,在起义军擢升千户后的汤和,也需要招兵买马,于是他写信给了儿时的伙伴朱元璋邀请他来加入义军! 朱元璋应约而来,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朱元璋一步步走上了帝王之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