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 朱棣:祁王快叫爹 (第1/2页)
窗外雨点纷纷,雨水与夜幕同一色,潮湿的寒意被乾清宫的墙壁隔开,殿宇内明亮着一排排的烛火,皇帝陛下就倚靠在桉台旁边,肩上披着一件厚厚的黑色裘衣,批改着东北刚刚送至皇城的折子。 汤承踏着无声的步伐悄悄走来,道:陛下,山东事已了。 他匆匆赶赴山东杀人,杀完人又马不停蹄的返回京师,这一把老骨头三天三夜没合眼,依旧精神充沛。 这位看似安静的大太监,手上缠着的累累血债并不比那位凶名远扬的纪纲少。伴君如伴虎,汤承之所以能一直跟在皇帝左右,必然有一样独特的本事。 皇帝有三把刀,一把刀亮在明面,两把刀藏在了阴影里。 明面上刀名为锦衣卫,朝廷的鹰犬,看似张扬舞爪,实则是皇帝三把刀里最迟钝的一把刀。 第二把刀,名为影侍,由那位在阴影里加冕为王的神秘人统率,正如影侍这个名字,他们是皇帝的影子,知道影侍存在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是一掌之数。 第三把刀,名为汤承。 朱棣澹澹的问道:处理干净了吗? 汤承低头道:除了陛下与汉王,没人知道这件事,包括那些动手的宦官,我都已经亲手解决了。 他一个人就能解决所有的事,之所以带着那些宦官一起去汉王府,是因为要让这些宦官替他去杀朱瞻圻。 手上沾了皇族的血,离死也就不远了。 虽然汤承不能亲自动手去杀朱瞻圻,但他可以亲手动手灭口。 不,除了朕和汉王,还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朱棣悠悠的指向了汤承。 你! 汤承面色平静:我哪里是什么活人,我不过养在陛下身边的一条老狗,一把杀人的刀罢了。 他清楚自己的身份,从一个燕王府身份卑微的宦官到现在大内皇宫的大太监,这一切都是皇帝赐予他的。 皇帝要他生他就生,要他死,他就死。 朱棣不由轻笑一声,对汤承的回答很是满意。 他需要的是一条听话的老狗,如果这条老狗哪天有了自己的想法,朱棣并不介意去换一条狗养在身边。 朕宣了祁王觐见,算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你去外面接一下吧。 朱棣摆了摆手,汤承躬身行礼,悄然离开。 深夜,少年,白纸伞。 琐碎的雨声中,朱高燨撑着伞行至殿前,便看到台阶上消瘦沉默的汤承,友好的打了声招呼:汤叔。 汤承的眸子轻点,心中略微有些触动。 放眼整个大明朝,也只有这位祁王爷会称呼他为汤叔了。汤承早年被父母卖了当太监,此后三十年便一直在燕王府做仆人,等他有权有势成了宫里的大太监的时候,回到家乡已是物是人非,家里所有人都死绝了。 偏偏仅存的汤承又是个太监,这一家子算是绝后了。 他不图钱,不图利,如行尸走rou般活在这世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等死后所有的一切跟随自己化作尘埃。 而祁王的每次喊出那声汤叔,都会让汤承有所动容。 但汤承的脸上不会表现出任何的情绪,面色平静:陛下让我来接你,随我觐见吧。 朱高燨将白纸伞收了起来,递给了汤承,乐呵呵的说道:老爷子也真是有够闲的,就这两步路还接什么,这乾清宫就是我家,我回自己家还得人接吗。 汤承的嘴角微微抽搐:这些话你别当着我的面说。 这祁王真是不拿他当外人,多少得收敛一些啊。 这有什么,汤叔又不是外人。朱高燨笑道,以后我还要给您养老呢。 养老?汤承忍不住笑了,这事我自己都没想过。 他从未想过自己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以后该怎么活,或者说,是不敢去想。 他一个孤家寡人,无父无母,膝下也无子女,即使有一天走出了皇宫,也不过是半截埋进土里的老骨头罢了,一个人孤独活在这世上,犹如孤魂野鬼。 对他来说,最好的宿命反倒是死在宫里。 朱高燨认真的看向了汤承:我没在开玩笑,我是认真的,我给您养老,说话算话。 汤承的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当做没听见祁王说的话:陛下在等着你,快去吧,那位喜怒无常的脾气你也知道,若是让那位不耐烦了,你我都得遭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