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以众生为棋子 (第1/4页)
大战开启的钟声响起之后,并没有立刻派出兵马,而是天地间首先涌现出大量的白雾。 白雾蔓延席卷,只短短时间,整个南晋所在的国土,都悉数被吞纳进白雾之内。 眼看着淡淡的白雾越弥漫越浓郁,南晋国土内所有的民众,甚至是众多修行者都齐齐有些恐慌起来。 一切都只是因为,浓雾中可见度实在是太低太低,甚至连神识探察的范围也大大受限。 看似是普通的浓雾,但却是圣人之法则。 首先屏蔽的就是感知。 可以料想的是,阵法完全启动后,迷雾中的南晋,本质上就像是一个隐藏在伸手不见五指黑暗中,张开血盆大口的凶兽。 一旦找到合适的狩猎时机,必然会凶猛扑向猎物。 建邺。 俞幼泉这个镇守和其他八个副镇守,以及麾下大量的修行者战士,齐齐就位,各自出现在大阵不同的方位。 大阵开启。 建邺还是那座建邺,看上去一砖一石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对于俞幼泉这个主镇守而言,整座雄城都像是活了过来,彻底变成了他身心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感受,俞幼泉熟悉又陌生。 之所以熟悉,核心是因为炼化雄城和炼化万星盘星辰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旦炼化一座星辰碑,就能触及到龙前辈的部份记忆和底蕴,更确切地说是“道痕”。 因为这就是龙前辈的道! 同理。 他这个炼化雄城的城主,在大阵开启之后,也开始能触及部分翼鸿远小世界的法则,也即是翼鸿远的道。 只刹那,俞幼泉就好像看到了一张巨大的网,并从其中领略到了大道的美。 俞幼泉只看的如痴如醉。 与此同时。 北魏和南晋所对峙的边疆十二城之外,自南晋一路蔓延而来的白雾一路席卷,好似白色雾龙在一路爬行。 不过。 在灵山的佛光照耀之下,这些白雾或被直接消解,或直接变得稀薄,力量大幅减弱。 讲经首座和圣僧正遍知望着悉数被笼罩进白雾的南晋,一时也有些凝重。 白雾漫天,伸手不见五指,对民众而言绝对是某种巨大的妨害,注定不可能持久。 他们其实可以选择拖延一二。 但是。 讲经首座和正遍知都没有选择拖延的意思。 一则他们乃是进攻方,进取心非常重要。 二则是一个圣人忽然消失,就连另外两个圣人都无法感知,这绝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正遍知沉吟道,“神识被削弱的非常厉害,就是圣人的神识都不能完全贯穿不愧是翼鸿远的小世界结合镇界大阵形成的迷雾界域,几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看来翼鸿远这是打算隔绝我等的感知后,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当修为到了某个层次后,可以直接打穿物质界和法界之间的壁障。 现实世界的距离,开始变得没有那么绝对。 又因为这里乃是翼鸿远的气泡世界,翼鸿远完全可以类似嫁接一般,将两个完全不相关地点嫁接到一起,从而形成兵力上的压制。 身为占据了地利的守城方,翼鸿远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 毫不客气的说,现如今的南晋就像是浑然一体的一个巨人。 若是将大地人立起来,基本上就能看懂南晋目前的排列组合布局。 拳王是盾,也是收缩的拳头,剑圣是悬臂出鞘的剑器,拓跋村夫是拱卫内脏的铠甲 而这些位置有相对概念,但却并不是绝对的固定位置。 就拿拳头而言,他可以随时击向四面八方。 充当其他身体部位的雄城,也都有类似的功效。 这就是主场的优势! 只见讲经首座手一伸,八宝功德池隔空飞来。 讲经首座双手合十后,双手食指隔空画了个圆,天地元气汇聚,这个圆铺陈到八宝功德池之上,功德池内无数佛门中人留下的魂念悉数汇聚,最后共同汇聚成了一朵又一朵佛莲。 讲经首座轻轻将手往八宝功德池上轻轻一个按压,功德池顿时落地生根,开始侵蚀南晋之地脉。 至此,翼鸿远所摆下的镇界大阵和讲经首座种下的八宝功德池就勾连到了一起,就好像共同组成了一个天地棋盘。 就算是翼鸿远所摆下的大阵迷雾,能够隔绝神识感知,但却不能阻断佛门中人在八宝功德池留下的灵魂烙印。 颇有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味道! 哪怕依旧未能荡开这些战争迷雾,但只要佛门众多僧侣的脚步丈量的面积足够多,就一定能最终消解这些战争迷雾。 不仅如此,这棋盘之上还能够看到几颗明晃晃的棋子。 他们赫然正是代表南晋九王,尤其是选择了守城了六王,位置最为明显。 很显然,南晋在预防着北魏的佛陀,而北魏的两大圣地也早早通过各种方式提前锚定了六王的位置。 就算是圣人翼鸿远的法则迷雾,都无法将他们的行踪掩藏。 很显然,南晋九王也知道北魏双圣人知道这一点。 讲经首座:“翼鸿远的打算乃是通过地利优势和强大的兵员调度能力,对我们形成以强对弱以多打少的局面,但我佛门这些年人才辈出,尚且还有罗汉、菩萨、佛陀三阵,强弱多寡又岂是那般容易形成的?” 圣僧正遍知点头。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南晋和今法弱小,所以才需要“以奇胜”,反而是大魏则更多需要倚仗“大势碾压”。 南晋这镇界大阵和迷雾说起来好像很玄奥,但说简单本质上也简单。 北魏只要能一一拔除雄踞在南晋大地上的一座座雄城,翼鸿远维持镇界大阵的难度也只会越来越高。 最终,甚至能因此借助世界的重压,将翼鸿远重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