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百年糁汤 (第2/2页)
溥仪皇帝年底登的基,俺曾爷爷年初卖的糁,再往后除了闹RB子那几年,俺家几乎每天早上都在这儿卖糁。” “您要不信,一会儿可以去俺家看看,煮糁用坏的那些家伙什儿都留着呢。” “多少个收老物件儿的二道贩子出高价儿找俺买,俺都没有卖。” “老人儿用的东西,留个念想。” 秦大爷大为震惊,好奇地问道:“这么多年,你们就没想着换个行当?” “换啥啊?俺们家祖祖辈辈干这个,别的也不会,再说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舍不得丢。”苟老板笑着说道,“丢了,就捡不回来了。” 秦大爷点了点头,指着碗里的糁问道:“你家这糁汤里这是放了丝瓜吗?在其他家,还真没吃过这味道。” “是丝瓜。”苟老板一边比划一边解释,“不是菜市场那种大棚里种出来的光秃秃的丝瓜,是带棱的,晒干了可以拿来刷锅的那种丝瓜。” “我家糁汤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用的东西全都是自己种的,自己养的。”
“煮糁的母鸡、小米都是自己家的,包括您吃的那盘腌黄瓜,也是自家地里出产的旱黄瓜,您在市场上绝对买不到。” …… 秦大爷沉默了。 如果这样的话,庆和楼还真做不到。 凡事就怕一个认真,人家祖祖辈辈就钻研这一件事儿,想做不好都难。 再加上人家这食材,告诉你你都没地儿去买。 带棱的丝瓜、散养的母鸡、旱黄瓜……,都是被市场淘汰的好东西,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它们产量低,不好打理,性价比低。 就好像以前,西红柿泡凉水里冰着,睡醒拿出来张嘴一咬,又甜又沙。 现在哪里还有这种西红柿? 找不到了。 吃完早餐,岳宁陪老爷子沿着韩仓河边走边聊,下下饭食儿。 “小岳啊,还真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的,对济水还挺了解的。”秦大爷笑呵呵说道,“我记得你好像不是济水人哈?” “嗯!我老家在琴岛那边,在济水上学,后来就留这里发展了。”岳宁点了点头,“我这人不抽烟,酒量也不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吃。” “再加上我的工作性质,经常有外地客户来济水,我总得尽点儿地主之谊,请人吃点儿好的不是?” “所以这也是为了工作,平时没事儿就多打听,多积累,时间一长脑子里就攒出来一张济水的美食地图了。” 秦大爷频频点头:“不错!不错!现在年轻人都太浮躁,像你这样有本事,又踏实的,真不多了!千万别学那个张大鹏,挺好个年轻人,最后走了歪路。” 岳宁:“……” 您老对张大鹏怨念挺深的啊? “秦大爷,冒昧问一下,您和张大鹏他们家,咋回事儿?”岳宁好奇地问道。 秦大爷叹了口气:“说起来,我和张大鹏他爸打小一块儿长大,穿一条裤子的好朋友,差一点儿就插香拜了把子。” “有一年发洪水,我被冲进了河里,如果不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拽出来,我早死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