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崛起的机会(跪求月票和订阅) (第5/5页)
/br> 也绝对能让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一截。 最重要的是…… 这种下游事件分析的生化实验,对于民用工程作用很大。 这就意味着,学校的实验室,就不再是单纯的科研机构了。 甚至可以成立一个公司! 现在,不少大学都有公司。 这些可不是稀罕事儿。 举一些知名的例子,北大控股的公司有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北大方正集团、北大方正信息房产、北大资源科技、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北大教育基金会……等等。 这些公司市值300多亿! 而清华同方就不说了,清华大学还有清华控股、清控资产管理…… 复旦大学的负担科技…… 而大家知名的珠海格力集团,也是被美国高校持股,耶鲁大学是格力电器的第七大股东, 而国内这些知名院校,可不仅仅只是学校那么简单。 试想一下,高校的拥有海量科研人才,拥有技术团队,实验室……等等。 他们创业,比起普通人太容易了。 所以,这就是这些校办企业的由来。 就比如北大科技总公司,就是1985年初,北大物理系讲师张玉峰和其他4位教师筹备了北大科技开发部,在未名湖畔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靠着北大提供的3万元资金,开始了走向今日方正之辉煌的艰难创业之路。 而医疗领域,也有这样的先例。 协和医学院,就有协和药厂,以及各种公司。 而全国各大院校,其实都有一些校办企业。 只能说是…… 上不了台面,大多数都是一些印刷公司,能有个出版公司的已经算是混的不错的了。 而山河医科大的落寞,究其主要原因,其实也离不开缺少资金支持。 当初山河医科大的崛起,是和山河医药公司有关系。 山和医药公司是全国四大药厂之一,当时建厂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抗生素的垄断。 辉煌时期,山河医药公司是八九十年代,那时候……山河医药公司和山河医科大,属于合作关系,共同持股。 抗生素当时的价格,可是十分恐怖的。 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黄金有价药无价。 国内五十年代开始,才有了上海药厂尝试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结晶青霉素。 而后就有了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厂,华北制药厂。 直到那时候,我们国家才结束了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 而因为当时缺口太大,所以当时山河医药公司成立以后,能生产磺胺类以及其他药物,十分受欢迎。 但是…… 伴随着改革开放到来,供需关系发生转变。 山河医药公司,也逐渐走了下坡路,甚至是破产。 而那时候…… 九十年代开始,山河医科大已然雄壮无比,吸收了医药公司人才,靠着当初的积累,完成了发展。 但是…… 历史的个故事告诉我们,盛衰是生物发展的规律。 山河医科大,后来领导趋于保守,虽然稳住了211头衔,但是却逐渐开始了下坡路。 所以说! 当陈恭说出来建立下游事件分析实验室之后。 顿时齐欢和杨广业都震惊了。 因为这个一旦成立,不,或者可以说,这个技术一旦掌握。 他们完全可以成立一个相关的校办企业。 基础医学院的发展,也绝对会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毕竟,有了资源,有了钱,有了投入。 大家可以在实验中进步,在探索中发展。 举个例子,就比如肖红军的啤酒厂。 到时候,花钱找他们学校寻找原因,而学校有了钱,可以让实验员练习,提高技术,又能提高收益,进行发展。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杨广业看着陈恭,激动的问了句:“可行吗!?” “陈恭,这不是玩笑啊!” 陈恭笑了笑:“不要紧张,试着来吧!” “我可以带你们俩一起做。” “就用我小舅的这个案例,咱们进行一下实验。” “如果你们可以掌握这项技术,咱们就做。” “如果掌握不了,就此作罢?” “怎么样?” 听见陈恭的话,杨广业和齐欢对视一眼:“好!” 陈恭这时候,带着两人到了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是实验室专门为陈恭准备出来的。 规格虽然说不上高,但也不差。 陈恭带着几人进来之后,肖红军立马站了起来。 “杨院长、齐主任,你们好。” 杨广业笑了笑:“自己人,快坐。” 陈恭于是开门见山的说到:“小舅,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解决。” “但是需要一笔钱。” 肖红军愣了一下:“钱?可以的……得多少钱?” 陈恭看着杨广业问了句:“设备需要多少钱?” 杨广业:“???” 感情……你这是自己人也不放过? 肖红军也是满脸疑惑。 他看了一眼陈恭,忽然有些后悔今天来见他了。 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那就是……外甥狗! …… ps:今天少了一点点,查资料有点费劲儿,抱歉了哈。 双倍月票最后两天了,大佬们,求支持一把啊。 拜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