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 (第1/4页)
庄园里面!李根和学院的少年,自然也听到了长安城,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呐喊声。李根微笑着走到学堂外面。他知道,这场大战,终究是大唐完胜。历史上,在没有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下,唐军依然是大胜。更何况,现在有了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再加上适逢突厥遭遇百年不遇之暴雪。这本就是一场大人与小孩的较量。还未开始,就注定大人赢了。午膳前,程处默兄弟俩,骑乘骏马奔驰而来。“七弟,俺爹大胜而归,活捉突利狗贼。”“今日俺当与七弟痛饮几杯!”“对,处亮也当与院长痛饮几杯!”请功酒跑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还说的如此理直气壮。也只有程处默兄弟俩能干的出来。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不过是多两双筷子而已。午宴上,李根从处默和处亮口中得知,征东大军和征西大军的辉煌战果。李渊和孔颖达都激动的浑身颤抖。这可是了不得的大胜。难怪长安城的欢呼和呐喊,一阵又一阵的传来。“处默哥,你知道东西突厥,加在一起的土地有多大吗?”“七弟,俺听俺爹说,他俩加在一起,比咱们大唐的土地还要大呢。”李根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是啊,比现如今大唐的土地还要辽阔,虽然多为苦寒之地,但也不乏水草肥沃之处。”“西突厥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战略和经济地位不容小觑。”“眼下,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未来如何治理和管辖,北方广袤的土地,也是一件破费脑筋的事情。”“蓝田侯可有良策?”孔颖达不等程处默开口,自己便率先发问了。做为李世民安排在李根身边,最接近李根的卧底。孔颖达已经预感到,李根肯定心中有了打算。“孔院长,上次晚辈曾经跟程伯伯,说起过一旦大胜以后,如何治理北方广袤大地,突人自治是缓和之策,同化才是最终的目的。”李根的话,让孔颖达郑重的点点头。“想要实现最终的目标,朝廷需要大量的文化教育人才,去普及和传递大唐的文化知识和理念。”“如此看来,现如今,科举考试改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捷径!”“哦,老夫愿闻其详!”“孔院长,自从大军出征后,晚辈便利用闲暇时间,写下这些。”“若是陛下能够采纳其中的一些建议,晚辈以为,大事可成也!”李根走到桌子前,取下一沓纸张,递给了孔颖达。“此事,老夫毕竟尽力而为之!”孔颖达简单翻阅了几页,便深知,陛下十有八九,会全盘采纳。下午授课完毕,孔颖达便直奔皇宫而去。御书房里,李世民和孔颖达相对而坐。仔细看完李根的建言以后,李世民瞬间龙颜大悦起来。今日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同庆大军德胜。高兴之余,做为大唐的扛把子,李世民心中更多的,在思索如何治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次和程咬金前往庄园,李根所言的治理之法,李世民已经付诸实施,程咬金和李靖分别带着圣旨前往。目的就是先实施,突人治突的政策。首先稳定好当地局势,方为上策!“陛下,臣以为,大皇子,之所以接连推出唐数和拼音教学法,或许早就想到了有这么一天……”听了孔颖达的话,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开口说道。“仲达言之有理,朕也有此猜测。”“朕的大皇子,属实不简单啊。”“明日,朕便与百官商议此事,科举改革,朕以为势在必行!”第二日,一大早,李世民神采奕奕的直奔显德殿而去。显德殿里,百官们,人人红光满面。胜利的喜悦,足以让人们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一切,不过是才刚刚开始,程咬金和李靖大军,押解的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抵达长安城,将会达到一个高潮。“臣等,参见陛下!”“众卿,免礼平身!”“谢陛下!”李世民正襟危坐,微笑着扫视群臣。“众卿,昨夜,朕一夜未眠,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李世民又一次,要将李根的功劳据为己有。反正是自己儿子想出来的主意,老子拿来用用,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众卿,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接下来如何让那片广袤土地,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土地?”“如何让那里的子民,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子民?”“众卿,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啊!”“一旦治理不当,造反随时都可能发生,若是如此,我们又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财力,去再次讨伐。”“长此以往,朕的国库,即便是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一片安静。李世民看着皱眉思索的文武百官,知道是时候,展现自己真正的计策了。“众卿,朕一夜无眠,终于思得良策。”李世民一挥手,内侍总管李德禄,将宣纸送上。李根所有策略,全部被李世民重新抄录在宣纸上。如此,才能更加确定无疑,这些策略,都是他李世民熬夜苦思冥想而来的。“众卿,若想让北方广袤土地长治久安,朕以为,文化和思想灌输是关键。”“从少年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学习唐数,学习汉字,学习我们的拼音教学法,学习我们大唐的文化思想,如此以来,多年以后,等这些娃娃和少年长大后,他们骨子里都会把自己做为一名唐人,做为一名大唐的子民……”“……”李世民侃侃而谈,说到精彩处,神采飞扬,表情也叫一个精彩。文武百官们,也是个个激动不已!他们知道,陛下所言,绝对是一条可行之路。一旦付诸实施,未来北方草原将会真正的融入大唐文化,而到时候,他们的后代子孙,自然也会以唐人自居!“陛下,臣有事要奏!”李世民精彩的演讲,竟然被人打断。这让李世民心里很是不爽。当看到是,一脸激动之色的魏征时。李世民开口询问道。“玄成,有何事启奏?”“陛下,臣以为,您刚刚所言,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可是,如此下去,要派遣多少大唐的教员啊?”“如今,我大唐的教书先生,仍处于捉襟见肘之状。”“陛下,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魏征的话,让文武百官们齐齐俯首点头,魏征此言可谓是一针见血。李世民自然看到了百官们的反应。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脸上绽放出灿烂的微笑。魏征这番话,说的太好了,正好给了李世民,继续展示自己真正才华的机会。“玄成,所言甚有道理,可是,朕既然能想到解决之道,自然也就想到了,如何让这件事情顺利的开展下去。”“哦……”魏征闻言,瞬间一愣,继而开始若有所思起来。“众卿,刚刚玄成,说的很好,这件事情,朕的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难度甚大。”“朕,岂能不知,这里面的难度。不过,朕已经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朕以为,从今科科举开始,朕便要有所改变。”“而这个最重要的改变,便是从科举考试开始!”呼!呼!呼!群臣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有些人已经想到了些什么。比如房相杜相等人,瞬间便猜测到了陛下所言何意。就连魏征,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陛下,您的意思是,今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