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兴农田水利法 (第1/2页)
第225章兴农田水利法 张昭作为江东实际上的宰相,除了关注地方事务之外,辅佐孙策,治理整个江东,使江东国富刑清,理物移风,百业俱兴,经济富庶,是其更重要的职责。 因而孙策在谈完偏远的吴兴之事后,主动对张昭说道:“如今我等与曹cao联姻议和,外无强敌,内无大患,当休养生息,以全力发展江南。” “自孤扫刘繇、破王朗、击吕布、灭袁术以来,江淮尽皆一统,簿海内外莫不尊亲。汉室以降,诸侯之中,幅员之广,无如江东。” “夫地方既如此之大,应乎财赋日增,缗朽而粟腐矣!” “然有司尤战战惶惶而患兵饷之不足,民间尤诚惶诚恐而忧田田亩歉收。” “此孤之所不解也。孤治天下最幅员辽阔之地,自淮河以南,而至东海、南海之极,庶乎中分天下。励精图治已有五年,缘何依旧如此穷困饥馑?” 说到如今江南仍旧有地方饥馑,兴师用兵,还要忧虑府库不足,张昭神情肃穆。 归根到底,还是江南发展水平落后,如果有一个形象的人口、良田和文明地图,可以看到北方中原,早已经是一片繁华,人口、耕地遍布郡县。 而江南这么广阔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荒野、树林和大泽,诸夏文明所占之地,仅丹阳北部、吴郡以及会稽北部的浙江一带。 南面的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是未开发的荒地。 这个时候,要是所有人都指望官府给他们分田,那他们就会一直郁集于北部长江沿线,南面的数百万疆域都空置着。 张昭肃穆的说道:“什一取民,古之常制。每田一亩,合夏麦秋米计之,至贫瘠之土亦可收粮一石。膏腴之地,更可亩收十石。以什一制科,每亩征粮一斗,江东之田亦可收粮三千万石以上,合九亿之钱。” “此乃按至少科算,必得之数,而非无稽之臆说。” “然各郡县见征额赋,较臣前科所言之数,尚不及半,则无怪有司之惶惶矣。” 江东若是一年能收上来九亿钱的国家正税,再加上铸币所出,能有十几亿钱,如此规模可以养五万军兵官吏之余,还富余大量的财赋,在公仓、义仓里囤积上千万石的粮食。 可是从去年淮南大旱之后,江东运往了淮南五百万石粮食,建康府库为之一空。 孙策要趁荆州大乱,荆南张羡率三郡而叛,刘表内忧外患之际取江夏,府库供应都捉襟见肘。 要不是吴兴大捷,孙策真的要想尽办法,搜刮府库,才能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再供应一支最多一万人的部队,西进百余里。 以江东这么幅员辽阔的疆域,供应两支部队,一万五千余人,一南一北作战,就战战惶惶,那必然是让人意难平的。 若江南有后世的开发进度,区区一万五千人,还在境内作战,最远向西不过百余里,就能拿下江夏。 官府何至于患府库之不足? 要说后世农业水平比汉室或者说比当下高多少,孙策是真不太认同。 大汉巅峰之时,人口六千余万。开元盛世,人口也才四千六百余万。 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江东犁,也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才出现在中唐时期。 而如今江东早已经有了江东犁,孙策推动下,铁器、农具、耕犁都大幅发展。 尤其不立田制,使得大量人口免于苛刻的丁赋、口赋,直接计亩征税。 许多人得以不用考虑强迫压在自己身上的农税、丁赋,哪怕没有土地也能活下去。于是工业生产,兴盛一时。但与此同时,开垦出的农田,也大幅增多。 张昭不无振奋的说道:“如今江东在籍良田之亩数,远迈前朝。数年间开垦之新田,与光武中兴以来,两百年新垦之田相当。此皆赖将军之善政也。” “夫天下既有实在之地,自当有必产之粮;既有必产之粮,则自当有必输之税。” “然今量幅员而计,地亩甚多,按亩征税,额赋则甚少。愚以为其故有三,其弊不起于今,而来自汉室。” “一曰水利不修。” “二曰放纵豪猾。” “三曰生者寡而食者众也。” 孙策凝眉,严肃的问道:“作何解?” 张昭从容的为孙策分析道:“先谈水利不修。此乃汉室之大弊也。凡汉室官员,于所任之县,为百姓兴修水利,皆得百姓悦之,甚至设碑祭祀,终年感其德。” “然江南水利,从丹阳到吴郡,从余杭到会稽,三郡数千里之内,一片荒凉,全由百姓自给自足。百姓于荒野之间,开辟荒田,外无灌溉之渠,内无可用之利。一片荒田,孤存于山野之间,水源在数十里之外,又如何指望百姓灌溉良田?” “此只能望天产出,期冀风调雨顺。稍有变故或迟缓数日,则田间必干旱成片,麦苗枯死,亩产不过数斗而已。” 孙策认可的颔首,现如今江东的确是水利匮乏。甚至连吕蒙那种大老粗,带着军士挖掘修建了一片堰塘水渠,灌溉数百顷地,就得当地百姓感恩戴德,世代祭之。 如此就可见江南水利匮乏到了何种程度。 在吴郡、丹阳之外,几乎找不到几处有名的水利设施。 从会稽以南,地广数千里,更是全依靠小农的自给自足,耕种于野。 汉室难道不清楚修水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那自然不是,完全是因为汉室官员无心于修治水利。 似朱元璋那种,在洪武年间,投入巨量财富,天下大兴水利的事情,汉室完全就没想过去做。 除了官员尚清谈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官员尚古,觉得牧民就应该小国寡民。 百姓家家户户有几十亩田垄,进行小农生产,那就是治国之典范! 但是孙策是生长在天朝的,天朝开国初年,那种举国上下大修水库、建设水利的局面,他可是曾经了解过的。 有了这种级别的灌溉设施,才能有个稳定的农业基础啊。 所以孙策听完张昭之言,认真的说道:“如今江南兵戈渐息,当益重生产。” “可以将军府政令告谕各州军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