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镜湖映明月_二 砸锅杀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 砸锅杀贼 (第1/3页)

    众人起得很早,主要是天太冷了,火堆的热乎气一减弱,李银河就冻醒了,气温零下十几度,还是起来活动活动。

    黎明将近,星空暗淡,只有启明星依旧闪烁,召唤太阳升起。

    枯树枝上坠着一串串冰溜子,晚上宿营的地方离上陈驿不远,离易州城大概五十里,四周是起伏的山峦,大团的浓雾在山坡上滚动。

    大家收拾了铺盖,围坐在铁锅旁。铁锅里剩的鸡汤冻成了冰,谢宁砸碎了冰块,添了些水,又放了点盐沫,大家就着鸡汤啃黑饼子。

    天亮了些,李银河打量自己手下的屯军,大部分穿着褪了色的鸳鸯战袄,补丁摞补丁,头上裹着破毛巾,有穿草鞋的,有穿破布鞋的,脚脖子冻得乌青,满脸菜色。李银河好些,有半旧的棉袄。大家都是身材瘦削,面色青灰,自己这队人哪算军人啊,整个一群乞丐。

    吃完饭,每人推着一辆独轮车赶往易州城,只有一名探路的旗军例外。李银河是百户,跟着叔叔走在最前头,据说每辆独轮车能载三石,一石一百二十斤。

    明代的“斤”比后世的“市斤”要重(后世五百克,明代五百九十克),所以一石相当于后世一百四十一斤。三石相当于后世的四百二十四市斤。明代重量计量比较混乱,万历年间,一石相当后世一百八十斤左右。

    看看身后营养不良,瘦小的屯军,李银河感叹汉族百姓还真是吃苦耐劳!小板车推两三石重量,简直靠透支生命谋生!

    “叔,咱们的饷银呢,怎么吃饭穿衣都保证不了!”李银河实在忍不住问道。

    叔叔不断唠叨解释,听了好一段时间,李银河再结合自己身体以前的记忆才大概弄明白缘由。

    明初,明太祖制定军队卫所制,卫所军给以耕牛、农具,教树植,复租赋,遣官劝输,诛侵暴之吏。卫所军出产的粮食一部分贮屯仓,听本军自支,余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明初卫所军的生活和俸粮还是可以保障的。

    永乐时候卫所旗军不仅要作战,还要为差徭所累,家里的军余(余丁)也要应差,宣德开始,逐渐加重,差役差徭有养马、采薪、烧炭、采草、修渠、筑堤、修工事,转输运粮等等。军户的军差既繁重如此,军户户下还有未免除的粮和“里甲”、“均徭”等差。因此家道贫窘的军户,支应无从措办,只得典卖田地房屋甚至货鬻男女牲畜,很多军户应继壮丁惧怕当军,故意伤残肢体,脱避差役差徭。

    明朝中期,土地开始大量兼并,勋贵,官员,地主豪强自然盯上了卫所土地,军官为了发财,也侵占军屯,役使士卒耕种,甚至为了吃空饷放纵士卒逃亡。

    军士失去土地大量逃亡使卫所制崩坏,正统三年,逃亡军户竟达一百六十三万多人,占在籍官军一半还多,到了嘉靖年间,有的地方逃亡军士达到在籍军士七成左右,江西南昌左卫旗原额四千七百三十五人,到一五零二年出城cao练的只有一百四十一人。卫所屯田保证不了卫所军的生活和俸饷了。

    军户本非贱民,而实际上却和贱民的地位等同了。传统的卫所军终于不堪一战,募兵制开始普遍地推行,募兵的薪饷比卫所军高出一倍甚至几倍,管理得好,可使士兵安心服役,军队比较稳定。募兵没有卫所军携带的家属拖累,更适合于东征西戍,机动作战。世兵制的军户成了后娘养的。但是募兵制的大规模推广,给明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政府财政困难必然将影响军队,嘉靖之后募兵薪饷也时常拖欠,到崇祯朝拖欠已成常态,募兵的薪饷都保障不了,世兵制的军户成了没娘养的,薪饷拖欠几年是普遍的,甚至有拖欠二十多年的。

    屯田被兼并,也拿不到俸饷,卫所军生活质量可想而知,李银河和手下屯户生活还算好的,有谢宁帮衬,组织大伙农忙时佃些土地耕种,农闲时组成临时包工队接些散活,大家还有口饭吃。

    “这两年不好干了,天时不正,种粮还不够还佃租的,活也不好接了。”谢宁忧心忡忡道;“听说鞑子察部林丹汗在长城外和不听话的蒙古部落打仗,本是同族,鞑子自己打得脑浆飞溅,死人无数啊!

    鞑子大汗属疯狗的,咱长城边镇也不安生,鞑子对宣大山西也下了狠手,大同镇城险些被打破,边镇几个县被祸害得厉害,大部分百姓都跑了。

    天时不正,鞑子大汗难道也疯了!

    陕西山西闹旱灾,大同府遭兵灾,灾民去年逃入宣府,北直隶,咱易州城外也有不少,给口饭什么活都干,这次送的是粮食,管仓的不放心用灾民才轮到咱们接活。寒冬里往漏泽园荒地扔了不少的死尸,造孽呀!”

    如果饭都吃不上,以后怎么办呢?前途渺茫,大家推着车默默前行。

    昨晚睡在大陈驿外,往常疏通疏通能住进驿站里,驿站好歹地面干燥,又有院墙挡风,能睡得舒服些。听说朝廷即将缩减开支,裁撤驿站。明朝驿站发达,十里一小驿,三五十里一大驿,靠驿站生活的驿丁数十万。易州据说只保留州城驿站和大陈驿,其余一律撤销,保留的驿站也要裁人,驿丁们人心惶惶,生怕被裁撤,没人敢放李银河他们进驿站休息了!

    从大陈驿向南走,路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