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 砸锅杀贼 (第2/3页)
有条河,沿着河向南可以去保定府,真定府,穿过河向东便是去易州城的山道。这条河流入的是后世的易水湖,此时易水湖完全原生态,是一片巨大的荒泽。 向东穿过一座石桥,又折向南,走了几里,到了金陂镇。明朝建立以后在易州陆续设立过四个巡检司,其他三个都裁撤了,只保留金陂巡检司,金陂巡检司围墙高大,有门楼一座,房五间,还有仓库等设施。 易州在明朝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通过山西陕西河北入京多从易州经过。华北平原水系发达,大河纵横,明朝交通鲜有后世跨河大桥,平原上通行不易,太行山和燕山的山路便成为繁忙驿路,虽然崎岖难走,但好歹常年可以通行不断。 巍巍千里太行山,从河南起,沿山豫穿过河北与燕山相接,虽然山高路窄,但能终年通行,入京主要两条主路,从山西北部大同府东行穿宣府走居庸关是一路,从山西陕西河北过紫荆关经易州东行走房山是一路。 千里太行,万山叠嶂,险峻雄奇,自古以来土匪多藏匿其中。 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jianian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 万历《大明会典》载:“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国初设制甚严。”不难看出,关津、要冲之处,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地点;盘查过往行人是巡检司的主要任务;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jianian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目的。 明代的巡检司尽管品秩不高,在地方事务中却占有重要地位,与明代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并行。明代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主要控制基层社会,但是,对于外出特别是在路途中、处于流动状态的人口的控制,却力不从心,巡检司制度正好解决了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有效防控的问题。至于地僻人稀未设里甲的地方,巡检司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明朝前期巡检司制度是卫所制的补充,正规军队的数量毕竟有限,卫所不可能遍布广大乡村。巡检司制度弥补了卫所制度之不及,成为国家发挥暴力作用的重要补充,更何况巡检司置撤灵活,巡检司弓兵又无需国家财政供养。 易州金陂巡检司便设在易州城西四十五里的交通要道上。 金陂巡检司有巡检一员,正九品,巡检弓兵二十四名。但此时巡检司大门敞开,里面空无一人。 李银河一行进了大门,谢宁找到厨房,把铁锅放上灶台,指挥旗丁去找柴烧些开水。 一名旗丁一边生火一边说;“谢叔,大泽里的土匪什么时候能剿灭呀!巡检司的巡丁都跑了,土匪可别在官道上抢劫!” 谢宁撇撇嘴;“咱这内地军队打仗比边军差太多了,一伙土匪都剿灭不了。你这乌鸦嘴,咱们穷得饭都吃不饱,即使遇上了,土匪抢什么?” 从巡检司往南下坡二里有小路通后世易水湖。天启七年,宣府一队骑兵,闹饷杀官,只有五个骑兵从宣府逃出,藏入易州大泽中,召集亡命之徒,掳掠百姓建造营寨,搅扰的附近百姓惶惶不安! 大泽旁边的官道是太行山陆路入京的交通要道,自然惊动了紫荆关兵备道员和易州知州。 紫荆关兵备道员信地就在易州,兵备知会易州知州,调集一百守城旗军,五十名乡勇,于天启七年冬踏冰征剿大泽土匪。 没想到五名披甲悍匪带着十几名馬匪,远射近冲,将官军击溃,要不是乡勇拼死抵抗,官军差点全军覆灭,第一次剿匪失败,官军死伤过半。 小规模剿匪,兵备道员可以临机决断,边剿匪边上报。损失如此惨重,再调兵就不是兵备的职权了。兵备衙门将情况上报保定巡抚,继而上报兵部。 易州属于京畿要地,兵部很快回文,调紫荆关路守军,由兵备道员亲自指挥,速平匪患。 紫荆关参将调集三百守军,由两名千总率领剿匪。 鉴于大泽土匪有马,机动力强的特点,兵备衙门制定方略,在崇祯元年初夏用兵,特调一百名火器兵参战。 官军造了四十只舢板,浩浩荡荡杀向大泽中的匪寨。 一百名拿着三眼統,鸟枪的火器兵带着二百名执枪持刀的紫荆关营军冲向贼寨,没想到土匪有炮,虽然是小虎尊炮,有效杀伤五十步,但给密集的官军带来灭顶之灾。 五炮就将寨前官军击溃,等披甲马贼出寨,官军彻底崩溃,幸亏有小船接应,官军才逃出大泽。此役紫荆关营军一名千总阵亡,死伤过百。 大泽土匪声名远扬,亡命之徒纷纷来投,易州附近官军战力最强的保定车营正在辽东作战,其他卫所旗军根本就不敢剿匪,大泽剿匪战事只能暂停。好在大泽土匪只是祸害大泽周边村落,没有在官道明抢,官道还能通行。 谢宁看了眼天空,时间近午,冬日银白色,天气还是很冷。谢宁将铁锅放在刘虎的车上,冲着旗丁们喊道;“走起,走起,天黑赶回城里,每人一个大饼卷rou” 看着兴奋起来的屯丁们,谢宁又道;“热饼,柴沟堡熏rou,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