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节 (第3/3页)
由于社会应该给与他的工作酬报,已经中途被人剥削。由于 这种切身体会,使得他更坚持自己的学说研究,终于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室 里完成了他的资本论。 资本论的问世,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在政治经 济学史上也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变革。 资本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 的秘密。 达尔文收到马克思所赠的资本论后,写了一封答谢信,信是这样写 的: “亲爱的先生:我谢谢你伟大的著作资本论送给我所给我的荣誉, 我诚挚地希望,我能更透彻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深湛而重要的一些问题,使 我更为值得接受这本书。虽然我们的研究是十分不同的,但是我相信,我们 双方都在热切的企求知识的扩展;而这个,必定可以增加人类的幸福。” 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要真正了解人类或者你我的幸福,以及在经济活 动中更深层地探测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神秘关联规律,资本论是一本具有 永久性价值的名著。认真阅读资本论,就是静坐下来与这位巨人促膝长 谈。 内容梗概 像人一样地生活这一要求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面包是用来充饥的,而空气能让人自由地呼吸,为了表现内心世界,都 需要画笔,而面包、空气、画笔之所以成为有用之物,是因为它们具有能满 足人们不同需要的能力。这里的“有用性”,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发 现是人类的历史行为。 这种历史行为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生活由物质劳动、物 质消费和精神劳动构成,而有用劳动则是生活的中枢,这是永恒真理。 “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 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有用劳动则由目的、方式、对象、手段、效果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劳动 方式、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者把目的变为现实,其效率叫做生产力。生产 力又由生产资料、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生产力高,就能获 得丰富的产品和丰富的使用价值,反之亦然。 有用劳动只生产使用价值量,而超过此限度以上的生产是“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可以保证劳动者的增大的**,非劳动者的生存、人口的扩大、有 用劳动时间的缩短和精神劳动时间的延长。生产力则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 人口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历史上最起作用的因素。 人类要由必然走向自由王国,必须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生产 力,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入“像人一样地生活”的理想状态,达到人类最 终目的。 使用价值生产的历史是以不同的各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共同的发展阶段为 前提的。发展到使用价值的生产变为以交换为目的的私人生产时,商品生产 就形成了。 商品,即用交换的使用价值,商品除了使用价值的属性以外,还须具备 与其他使用价值交换的能力,即交换价值的属性。 如果把商品价值的实体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那么商品价值的大小便是 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劳动程度下制造使用价值所 需要的人类劳动的量来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 商品是被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一相互异质的、没有关联的两个因素的统一 物。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的公式是: 50公斤米=1件上衣 在这里包含米和上衣的异质的使用价值关系,米和上衣的等价的价值关 系的两重性。在价值关系中,米的价值通过上衣相对表现出来。处于等式两 边的商品,由于直接以实物量来表现价值,给人以“天然具有等价形式”的 错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物为表现的价值渐渐发展成某一特定的“物”来体 现,比如贝壳、石头等,商品货币的不方便使其渐渐成为“货币”,商品关 系发展到商品货币关系后,商品社会的矛盾也进一步采取新的形式展开。 于是从商品到货币、再从货币到商品的过度渐渐出现,发展了价值形态的转 化,形成了“wgw”的公式。这也是我们现在执行的商品关系。 另外,马克思在书中提出了精辟的剩余价值理论,总括为一句话,就是: 资本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是产生剩余价值的货币流通,而作为其主体的货币所有者是资本 家。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进劳动力,在生产资料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 作为买进的商品投入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价 值增值过程”的二重性的统一。 而资本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如果以劳动过程作为手段,其方法有以 下两种:1延长劳动时间;2通过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的降低即劳动 力价值的降低,缩短价值增值过程的必要劳动时间即相对创造出剩余劳动时 间。这就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精彩篇章推荐 1.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