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节 (第3/3页)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 答:“南无”是梵语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 音。它的意义是“敬礼”。 问:舍利是什么 答:舍利就承遗体,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 遗体。 问:佛法的基本内容里什么 答:佛教教义的墓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 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 问:什么叫法师 答: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 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 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力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 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问:什么叫活佛 答: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 “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 世者”或“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的习俗的称呼。 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 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 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至于受戒 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 矩。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 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这话尚待查考。 问:喇嘛是什么意思 答: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 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 成书时间:春秋 类别:军事学 版本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名将,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在山东省博兴北。 孙武在世时适逢齐乱,遂奔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孙子兵法。公元 前512年,吴王伐楚,孙武向吴王献孙子兵法一书,吴王读后大悦,起 用孙武,任命为将军。其后孙武率兵“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 侯”。然而,由于孙武成名于春秋、战国之交,故诸史并未对其加以记载, 故其生平事迹已无从考证,只有其所作孙子兵法留传世间。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兵书, 其影响遍及世界,在世界军事史中还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兵学 圣典”,而孙武本人也被尊为“兵圣”。 在历史上,齐国人好言兵颇具传统,齐国系周王朝的诸侯国,殷、周政 权交替之时,因太公姜子牙谋战有功,被封在齐国,其后代世享封地。在春 秋战国时,齐国名将辈出,多有深通谋略者,这恐怕与被人们传说得神乎其 神的姜子牙有关,而孙子兵法的成书,多少也会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兵书,在世界各国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甚至将其列为必读书之一。而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正是 采用了孙子兵法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计谋,陈兵数十万于海上, 却从陆路发动突然袭击,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短短的 100个小时内便彻底击垮了伊拉克的防线,收到了巨大的成果。 不仅如此,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对孙子兵法的不断解读,人们越来越 重视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方法与策略原则运用到商业、体育等领域中。 在日本的一些大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熟读孙子兵法,他们认为, 这是一本“商战圣典”,是任何人都应深入学习的一本书。 同样,在新兴的“智慧学”等学科中,人们也普遍将孙子兵法作为 纲领性的著作加以研究,并以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孙子 热”。 内容梗概 孙子兵法全书共13章、分别论证了“计”、“作战”、“谋攻”、 “军形”等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作了充分的总结,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 事命题。 首先,孙子兵法首次对战争的致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出 “道、天、地、将、法”五大致胜因素。其中“道”指的是政治策略,“天” 指的是天气条件,“地”指的是环境,地形,“将”指的是将帅的才能,“法” 指的是部队的纪律与训练。在这五大因素中,孙武特别强调“道”的作用, 主张军事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而完善的政治是军队获胜的根本。他认为。 只有“令民与上同意”,亦即在政治上能使人民与国君同仇敌忾,战争才能 获取最终的胜利。因此他明确地提出,“厚爱其民”才能守成,反之必致“先 亡”。他的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表明了他对战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无独有 偶,在西方著名的军事著作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也提出了“战争是政 治的继续”的主张,恰与千载以前的孙子的见解不谋而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